那天清晨,教室的阳光格外温柔,却把小西红肿的眼眶蒙上一层阴影。他哽咽着告诉我们:“最疼爱他的姥爷永远离开了。”让人心疼的是,姥爷最后的心愿是来学校看看给予小西温暖的老师和同学,这个小小的愿望却成了永远的遗憾。
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涟漪。教室里先是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沉寂,紧接着啜泣声此起彼伏。平日里活泼好动的孩子,此刻都红着眼睛,泪水不停地滑落。他们或许还不太懂得生离死别的沉重,但那份对小西的心疼却无比真挚。
第二天,小西妈妈带着一大袋零食来到教室。她轻声说:“这些零食是姥爷一直想带给大家的,就当是替他完成心愿了。”看着小西妈妈强忍悲伤的模样,孩子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围上前紧紧抱住她,一声声“阿姨别哭,我们会一直陪着小西”,让这份悲伤多了温暖与力量。
作为老师,我深知这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契机。于是,我提议大家给小西妈妈和姥爷写一封信。孩子趴在课桌上,认真地书写着,教室里只听见笔尖沙沙作响。有的孩子写道:“姥爷,您放心,我们会照顾好小西,让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还有的孩子写道:“阿姨,别难过,我们就是您的孩子,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告诉我们。”
这些稚嫩的文字,饱含着孩子最纯粹的情感。当我把这些信交给小西妈妈时,她紧紧攥着信,泪水再次夺眶而出。她说:“这些信就像冬日里的暖阳,让她和小西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与慰藉。”
从那以后,小西虽然会想念姥爷,但他不再沉浸在悲伤中。因为他知道,在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里,有老师和同学陪着他。而班里的孩子在这次经历中,学会了如何面对离别,懂得珍惜身边的人,更明白了关爱他人带来的力量。
一封封书信,架起了爱的桥梁,让思念有了寄托,让温暖得以传递,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意义,在生活的点滴中,教会孩子善良、勇敢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