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4日
书海行舟
新蔡县思源实验学校 曹 瑞
  我喜欢阅读,这仿佛成了我的一个标签,但回头看看,我读过的书其实不算多。这份喜欢背后,藏着的是我在贫穷岁月里的渴望,是我在书海行舟中遇到的浪花朵朵。
  小时候,家里日子过得艰难,我们兄妹的学费愁坏了父母。除了课本,我能接触到的书,就是表哥表姐的高年级课本了。8岁那年,我借到一本旧书,封皮是糊上去的破报纸。就这样一本书,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有一次,我在灶台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火苗差点儿燎到我的头发。
  高中时,两家书店成了我的避风港。周末下午,同学大多结伴逛街,而我在书店的角落默默看书。我很少买书,但是书店老板从来没赶过我,让我觉得很温暖。那时候我是住校生,有了自己支配的伙食费,不过费用有限,买东西要深思熟虑。现在我还记得,当初为了买《京华烟云》,一顿饭只吃一个包子或者两个馒头。拿到书的那一刻,我恭恭敬敬地在洁白的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之后的很多个夜晚,我在寝室走廊昏暗的灯光下为姚木兰的情感归属揪心。为了记住繁杂的人物关系,我还特意画了关系图谱,让书中人物关系一目了然。
  上大学后,学校有两个图书馆,满足了我的看书需求。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看书,我主动申请成为图书馆助理,帮忙整理图书。有一次,一个女同学看我在整理书籍,就跑来问我一本书的位置,我随手一指,她半信半疑走向我指给她的位置,不一会儿她笑容满面地走过来对我说:“你怎么这么厉害,不用找就知道书在那儿。”我笑而不语。
  从童年时爱书的少女,到讲台上辛勤耕耘的教师,阅读就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滋养着我的生命。那些在昏暗的灯下读《安徒生童话》的夜晚,那些在图书馆读《平凡的世界》的清晨,都成了我生命中璀璨的浪花,推着我不断向前。
  学生时代读《平凡的世界》《百年孤独》等文学经典,让我有了细腻的共情能力;工作后读《静悄悄的革命》《教育心理学》等专业书,就像有了指南针,指引着我的教学方向。因为一直坚持阅读,我有几篇读书心得先后发表在《教师报》《现代中学生》《师道》。
  如果说阅读是我成长的基石,那么它在家庭和校园里的传递,让这份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在家里,我和孩子共建书香家庭,每天晚上的亲子共读时光,就像一块温暖的磁石,把我们吸引到《犟龟》的故事里,沉浸在《夏洛的网》的温情中。在这样的氛围下,我的孩子从小就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在学校里,我把阅读的种子播撒得更远。我和学生一起读《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想办法为他们申请公益图书,还把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和他们分享。
  回望那些和书在一起的日子,早已成了我生命中最亮的星光,照亮了我成长的路,让我在教育的土壤中播下阅读的种子。未来,我将继续泛舟书海,载着自己和学生驶向远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