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荣彬
朋友是广东 省特级教师,也是当地知名的作家。我从中国台湾回大陆,他特意从那个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赶往我的故乡——河南。
他是第一次来河南。那些我们从小便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向往。
班机一前一后降落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我们在潮水般的人群中找到了彼此。他握住我的手说:“这是你的故乡,你就是向导,带路吧。”
我说:“这里发展太快了,我成了故乡的陌生人,对于热门景点,我和你一样一无所知。我们就走传统路线,先去看看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郑州二七纪念塔吧。”
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向机场外走去。一对母女走在我们后面,我向她们询问从哪个门出去方便乘车,她们可能听到了我们刚才的谈话,那女儿十四五岁光景,穿着白色T恤配蓝色牛仔裤,一头利落短发,背着黑色旅行包,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她说:“去二七纪念塔不用到外面乘车,机场就有地铁站,方便又快捷,我们也是去那的,一起走吧……”
同行中,得知母女俩是郑州人,女儿在读初中,暑假让母亲陪着去外地旅游刚回来。这下子,我的朋友和女孩有了共同话题,他们聊起教育和校园生活,回答着女孩提出的种种疑惑,这一刻,我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上地铁时,我们和那对母女被人群冲散。我们按照她们所说的站下了地铁,刚转个弯儿,就看见母女俩回头向我们张望。原来,她们担心我们走错,特意等在那儿。
我们再三谢过,心里充满了感动。走出地铁站,便是二七广场。夜幕降临,郑州二七纪念塔14层的双体塔红光闪闪、高耸夜空,甚是壮美。
第二天,我和朋友去了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由于酒店到景区还有一段距离,便搭乘网约车前往。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是热门景点,位于市区东郊中牟县境内,占地622亩,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分3大主剧和18个小剧,让观众在喜闻乐见的戏剧艺术中了解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中原大地上曾经的喜怒哀乐。
我们看了2大主剧和几个小剧已是黄昏,随后在迷宫般的景区随意游览,欣赏其整体格局,归程时夜已降临。朋友拿出手机叫车时,才发觉手机没电了,而我的手机在大陆无法使用。出了热闹的景区四周是寂静的庄稼地,我们站在马路上等了许久也没有拦到出租车,无奈只能步行回酒店。
这时,一轮暗红的月亮缓缓爬上东面一带杨树梢头,皎洁的月光照着路旁夜虫唧唧的玉米地。多少年没见过如此幽静迷人的田野月夜了。开始我们挺开心,安步当车,一边欣赏着月下田野,一边谈论着李白飘着酒香的月光、苏轼带着写意的月光、莫泊桑浸染着爱情的月光,以及我们童年记忆里故乡的月光……
约莫走了1个多小时,我们惶惑地愣住:出现在眼前的不是预想的绿树掩映中的酒店,而是一条蜿蜒在田野里的小河,河水在月下潺潺流淌,河谷里飘着一层轻纱般的夜雾,草地和庄稼叶子上露珠闪闪,潮润的月夜弥漫着田野浓郁的清香。
时近半夜,月明中天,夜凉如水。一定是在那座转盘式的天桥走错了路,我们急忙返回天桥。桥是新建的,桥上橘黄的灯光冲淡了桥下的黑暗。想在这里找人问路谈何容易。这时,一辆农用三轮车从西面高杨夹道的马路上“突突”开过,我们急忙招手,没想到三轮车返回,令我们惊喜,跑上前询问。原来,我和朋友一开始便走错了路,现在所处的位置离酒店更远。已经走了近2个小时,我们实在没有力气再继续走下去,夜越来越深,如果前面有岔路,难保不会再次走错。司机是一位中年男子,后面坐着他的妻子。我们请求他用三轮车把我们送到酒店,他犹豫了一下。我担心他会拒绝,没等他开口,便赶紧承诺一定会支付车费。他没说什么,示意我们上车,然后掉转车头,向酒店方向跑去。
一路上,他默默开着车,他的妻子则快人快语。她说他们去市区送货,回来晚了,很着急,因为孩子一个人在家。听到这,我们心里充满了歉意,心想到酒店后一定要多给点儿车费。她继续说,以前在外打工,有次在煤窑干了1个月,家里有事急需回去一趟,老板说不到年底不给钱,她老公是个犟脾气,背起行李就走,一边走一边拦车,却没有一辆肯停下来,他们背着行李在毒日头下大步走着,大汗淋漓,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她老公也不说话,好像和谁在赌气,天快黑时终于有个好心的司机免费把他们捎回郑州。
她老公分明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却依然一声不吭,固执地给我们一个沉默的背影,仿佛仍沉浸在那场往事中。
为抄近路,三轮车拐向田野,顺着一条青草覆盖的田间小路驶去,两边高高的玉米地如两道绿墙,把小路夹在中间,月光这时候显得更加皎洁了。夜深露重,草地上铺满露珠,白茫茫一片,如露水的河流,车轮碾过留下两道暗绿色的辙印,路边白杨黛绿的叶子被露水洗过,映着月光如镜片般明亮,叶片边缘凝聚着大颗大颗钻石般的露珠,即使坐在行驶的车上,也能听到露珠打落在玉米狭长叶子上的滴答声。望望月亮,望望露珠,自然想起“白露垂珠滴秋月”的诗句。
大约半小时后,三轮车在田间小路与一条种植着茂密梧桐树的大马路交叉口停下。
司机终于打破沉默,指着前面不远处几栋高楼,说:“那就是你们要去的酒店,步行5分钟就到了。车子油快不足了,就不送你们到门口了。”
我们跳下车,急忙把钱递过去。谁知他竟一把推开,动作之坚决,犹如一个惊叹号落在心里,让人知道自打一开始就没想着要收。他径自掉转车头,准备离开时,又回头看着我们,说了句像他一样朴实的话:“出门在外,谁都会遇到难处。”
我突然想起开始请求他送我们时,他的犹豫,当时还以为他是在路程和车费之间权衡,此时我才明白,那一刻他正从自己以往的经历中提炼出人性的善良。提炼,这个词用在这里很贴切,如果我们不能从往事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犹如从大量矿物质中通过熬制提炼出贵重的金属元素,经历再多也是一堆没有多少价值的废料。
三轮车驶向月光下的田野,白露茫茫的草地上再次留下两条轨道般暗绿色的辙印。朋友望着远去的背影,伸出大拇指,由衷说了句白天在一场戏剧中的台词:
“河南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