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田春雨 刘天鹏
眼下,寒意袭人,但西平县专探乡赵寺村村民焦宝安的养鸭基地却是一派热闹景象:几百只肉鸭在棚里来回走动,叫声此起彼伏。正值晌午,基地负责人焦宝安忙着给鸭准备饲料。“今年,我养了6000多只固始肉鸭,上个月售出了大部分,还剩2000只小点的,准备春节前出售。”焦宝安一边忙碌着,一边和笔者聊天。
焦宝安今年42岁,他的家离专探乡集市不远。几年前,焦宝安临街建了一栋小洋楼,上面住人,下面是门面,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做起了生意。十几年间,他做过水电工、卖过太阳能热水器、销售过净水机。“别看我以前干的生意不少,但是市场竞争大,没有赚到多少钱,我真正挣钱还是靠今年养殖的固始肉鸭。”焦宝安说。
2018年10月,焦宝安来到舞钢一个朋友家,看到朋友饲养了几千只固始肉鸭,效益不错,便萌生了回家养鸭的念头。朋友也愿意帮他,让他在厂里观摩学习。半个月后,焦宝安回到家,在村外靠近水源的地方流转了近30亩土地,除了种植草料外,剩余10多亩地建设了两个鸭棚。经朋友介绍,焦宝安买了3000只固始肉鸭。如此规模饲养肉鸭,在当地焦宝安还是第一人,村民们戏称他为“鸭司令”。
万事开头难。由于技术不过关、设备不齐全,第二年初春,当鸭长到1斤多时死了2300多只,赔进去10多万元。“主要原因是肉鸭患了大肠杆菌,而且天冷没有注意保温,几千只鸭苗出现压堆现象,死伤严重。”焦宝安说。
面对挫折,焦宝安没有气馁,他决定从头再来。他一边买来养鸭技术的书籍和视频资料学习,一边投资几十万元完善设施。“近一年时间里,我基本上吃住在基地,喂饲料、防疫都是自己干。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为了调控棚内温度,连续熬了10多个夜晚,人也瘦了好几斤,看到鸭苗长势良好,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焦宝安说。
辛勤的付出,换来的是收获的喜悦。焦宝安告诉笔者,今年肉鸭市场行情好,已出栏的平均4.5斤左右,全部销售到省内几家大型工厂,每只能卖到40多元。“明年春季,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把养殖数量增加到8000只,做一名名副其实的‘鸭司令’。”焦宝安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