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 振 通讯员 李季军
“小焦书记长着一张娃娃脸,总是笑眯眯的,对我们特别好!”这是西平县二郎镇二郎村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焦艳艳的评价,村民们亲切地叫她“小焦书记”。
焦艳艳是西平县委宣传部派驻二郎镇二郎村第一书记,2018年3月初到二郎村驻村。
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面对越来越重的担子,焦艳艳作为女同志,不仅没有退缩,反而越战越有信心。她将驻村当成住家,将村民当成亲人,嘘寒问暖、排忧解难,更是深挖“病根”,斩断“穷根”,用自己的那份热情与执着,抒写着扶贫工作的点点滴滴。
一
如今的二郎村分外美丽,虽阳光明媚,但天气依然寒气逼人。一大早,焦艳艳就来到了本村建档立卡户刘大民老两口的家。
“大爷、大娘,在家吗?”“在呢,俺闺女又来看俺了,快进来。”刘大民老两口快80岁了,大娘脑血栓后遗症落得肢体二级残疾,两个女儿远嫁外地,平时无法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全靠大爷照料。大娘由于行动不便,大小便不出屋,异味熏得人睁不开眼睛。
看到大娘孤零零地躺在床上,焦艳艳便坐在床边,拉起她的手和她唠起家常。话还没说几句,老人却抹起了泪:“闺女,下次别再来了,俺这太脏了!”焦艳艳一边给老人擦眼泪,一边安慰老人:“大娘,您都一直把俺当闺女,俺哪能不过来看看呢?”焦艳艳拿出新棉衣为老人换上,为她理顺扣子。老大娘摸着崭新的棉衣,脸上挂着泪花花,一个劲地重复:“闺女,你比俺两亲闺女还亲啊!”
二
“姐姐那么忙,咋又来看我了?”看着焦艳艳冒着严寒再次出现在眼前,焦金格开心得像个孩子。
2018年7月的一天,二郎村18岁的花季少女焦金格突然查出患有白血病,这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个晴天霹雳。焦金格父母离异并各自成立家庭,她长年跟随祖父母生活,病情更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拖累得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在走访中,焦艳艳知道了这个消息,跑前跑后并迅速于2018年7月为她申请落实了低保待遇。同年10月,经过二郎村委四议会议决议,焦金格及祖父母被评定为二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步落实了社会保障、健康扶贫、危房改造、产业、金融、特设岗位、户贷户用等各项政策。
焦艳艳还带头捐款200元,号召全村党员为焦金格捐款,仅两天时间,便筹集善款2000元。当焦艳艳代表村委把善款送到焦金格家中时,原本绝望的焦金格握着焦艳艳的手,再次燃起生活的希望。她抹着眼泪表示,一定会好好配合医生治病,早日恢复健康回报社会!
如今,焦艳艳和焦金格结成了帮扶对子,除了逢年过节去看望外,还经常鼓励她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目前,焦金格干细胞移植成功,她父亲感动地说:“如果不是有党的好政策,如果没有小焦书记和那么多好心人的捐款,金格真的没希望了,我也要加入中华骨髓库,帮助更多需要的人,让爱心传递下去。”
三
“第一书记,驻村不仅是人驻,更要心驻。”这是焦艳艳写在驻村日志上的“座右铭”。
出山镇狄庄村是焦艳艳2016年首次担任第一书记的地方,尽管2018年3月转任二郎镇二郎村第一书记,但是狄庄村“两委”干部和村里的乡亲们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第一时间总是会想到她这个曾经的第一书记。
如今,驻村帮扶工作仍在继续,焦艳艳始终牢记第一书记职责,把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把心扎进农村,心系群众冷暖,时时为群众生产生活发展出谋划策。
东王庄自然村和二郎街连接处年久失修,群众出行困难。了解到群众诉求后,焦艳艳迅速向派驻单位县委宣传部主要领导汇报,争取单位支持。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在2019年6月修建了1.5公里的水泥路。群众们开心地说:“路通了,心亮了,我们的日子更有盼头了!”
为摸清全村农户的生活现状,焦艳艳多次走访全村,特别是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她和村“两委”干部脚踩泥泞,分头走访贫困户、边缘户,查看他们的住房情况。
“衣服淋湿了、鞋子进水了、摔倒滑伤了,遭点罪、受点苦,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群众住房安全,俺悬着的心也就放下了!”在驻村日志上,焦艳艳这样写下。
帮有意愿的五保户前往敬老院生活、为全村群众送去文化大戏、组织全村党员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从2016年到2020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从出山镇到二郎镇,五年的驻村日志,焦艳艳写了满满12本,溢满了她的心血。
看着村庄一点点变美、变好,看着村里干部群众热切、信任的眼神,焦艳艳觉得很荣幸,也觉得格外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