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0日
烽火八秩忆峥嵘少年承志启新程
—— 致1937年先辈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辈:
  初秋的梧桐叶镶着金边,练江河水载着岁月悠悠流淌。这静好风光里,我们回望的,是民族危亡之际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丰碑。
  1931年9月18日,炮火划破了东北的夜空,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我们的国土。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杨靖宇将军,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绝境中,孤身与大量日寇周旋数昼夜后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军医剖开他的腹部,肠胃里只有还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他以生命为代价,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气概,什么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无限热爱。
  狼牙山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毅然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面对步步逼近的日寇,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聂荣臻元帅对他们的崇高赞誉。他们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没有谁是旁观者,每一个平凡的中华儿女都成了捍卫祖国的英雄。
  太行山区的妇救会员,虽然不能像男人一样拿起枪杆上战场,却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她们纳鞋底、做军装,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温暖和保障,每一双鞋底都藏着对战士们的关爱,每一件军装都饱含着对胜利的期盼。
  西南联大的师生,在战火纷飞中坚守着知识的殿堂,在茅草屋里守护着文明的火种。他们一边躲避敌机的轰炸,一边刻苦治学,为国家的未来培育着人才。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文化与人才基础。
  上海弄堂的报童,年纪虽小,心中却燃着爱国的火焰。他们用稚嫩的嗓音传递着胜利的曙光,让更多人了解抗战形势,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历史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在驻马店这片红色热土上,新时代少年正以创新方式传承抗战精神。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的“红领巾讲解团”里,15岁的少年用3D建模技术复原抗战旧址。他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上蔡县的“00后”团队,将抗美援朝老兵的口述历史整理成数字档案。他们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老兵们的亲身经历,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得以传承。驻马店市实验中学的创客们,把杨靖宇将军的故事设计成桌游。他们在游戏中融入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娱乐中学习历史,铭记先辈的付出。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已经散去,但和平的钟声仍需我们时刻聆听。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八十载风雨兼程,八十载砥砺前行。我们以青春之名起誓:这未来,由我们新一代共同守护!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时,愿练江河畔的读书声,能告慰所有长眠于地下的英灵——这山河,已无恙;这民族,正昂扬!这世界,将更加和平美好!
此致
  敬礼!
  张 墨
  2025年8月22日
  (张墨,市第二初级中学八(9)班学生,指导老师:陈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