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1日
这盛世如您所愿
——给1937年先辈的信
  敬爱的先辈:
  当我提笔写下这封信时,窗外风和日丽,阳光正好,人们的欢笑声不绝于耳。可我的思绪却一次次拉回到80多年前,穿越回到那段山河破碎、烽烟四起的岁月。您知道吗?今日之中华,山河壮丽,国泰民安,早已如您所愿。
  你们知道吗?如今漫步在城市中,大街小巷,笑语喧哗,人们在市井中互相寒暄,孩子们到处追逐嬉戏,无忧无虑。您瞧,那宽敞明亮的教室,舒适的学习环境,背着小书包上学的儿童,无不充满了对知识的热爱。每到饭后,广场舞的音乐便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给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
  每次回到农村老家,处处是“青山郭外斜”的美丽之景。穿过一片片婆娑的树林,能依稀瞧见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胜景。村镇口修葺一新的门楼和宽阔平坦的大马路,乡亲们脸上的笑容是共同致富的具体体现,是时代无声变迁的写照,是脱贫攻坚的具象化。放眼望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百姓安居乐业。
  你们知道吗?从抗战时的一封封战地家书到如今的微信家群;从抗战时的一块块发霉的干粮饼到如今人人品尝大鱼大肉;从抗战时的一顶顶钢盔到如今的航天头盔;从抗战时的一声声炮响到如今的国庆礼炮,是你们用血泪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
  如今生活美好,可我始终不曾忘记那个充满了战火与硝烟的时代。历史的悲风呼啸而过,那是血与泪的长卷,是民族不能忘却的伤痛。我曾在博物馆中久久凝视那锈迹斑斑的刺刀,补了一层层补丁的军装,隔着玻璃手轻轻拂过一篇篇边角泛黄的战士日记。我也曾在历史剧中多次看到您口袋中未曾送出的家书和戒指,以及紧握手中的照片……每当再次回想,我心中总会不禁泛起层层波澜。历史是一条悠久的河流,翻看着你们抗战的书籍,我总会被历史的浩瀚所震惊。那些在烽火岁月里拼搏的英勇战士,他们的名字或许已被时光的漫长而磨灭,但他们不屈不挠、为民族捐躯的精神却如同炽烈的火焰永远照亮我们前行之路,永远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80多年前,硝烟熏染了祖国的天空,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华夏大地。“寸寸山河梦,昭昭赤子心。”守住华夏领土,将侵略者逐出国门,是你们至死追求的梦想,也是你们得以不懈坚持的精神支柱。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是的,先辈们,你们做到了,你们守住了我们的国土。看到那飞驰着的复兴号了吗?它奔跑在你们用血肉之躯守住的铁路桥上。看到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了吗?它是被你们坚持抗争留下的爱国之血染红的。看到那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了吗?它是为你们的无畏英勇所建的。
  反法西斯战争这段铭刻在世界历史中的壮丽篇章,承载了你们无数的鲜血与牺牲,更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回望那段光辉岁月,不只是为了悼念与纪念,更是要汲取力量,铭记历史。烈火在你们的身上焚烧,忍受剧痛也要保护战友,保护阵地,感谢你们筑牢的铜墙铁壁,才有今天的强大国防力量。我知道,历史书太薄,装不下你们的伟大;历史剧太短,短短的几句话诉不完你们的一生。你们拼了命去守护的,我们也坚决不会退缩。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历史的责任与使命。我们生在国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我所站的地方正是中国,我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我们定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不负韶华;我们定坚定信念,不畏风雨,勇敢拼搏;我们定将民族的荣光代代传承,让历史不再重演,让山河永远安宁。
  今日山河无恙,是因为昨日有人挺身而出;今日岁月静好,是因为昨日有人负重前行。当我仰望你们看过的星空,穿过岁月与你们相逢,我想告诉您,山河无恙,烟火寻常,可是您如愿的眺望。
  此致敬礼!
  耿紫涵
  2025年8月15日
  (耿紫涵,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级35班学生,指导老师:温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