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5日
父爱是一座山

□ 李剑锋

  2025年4月25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父亲的离去,让全家人悲痛万分,而您的慈祥的面容与温厚的品格已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您已经离开我们一百天了。这一百个日夜,那些与您共度的过往如同电影般在我们脑海中不断放映,您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仿佛如昨。
  小时候,您时常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载着我们儿时的欢声笑语,一起赶集上店,一同爬坡过坎、奔向未来。上中学时,您用坚强的臂膀和粗糙的双手打出了上好谷粮,又不辞辛劳地拉到几十里外的学校,换取我们求学的口粮。我们走出家门,您依然时常牵挂,总放心不下,写信谆谆教诲:“礼多人不怪,遇事多请教。”参加工作后,您时常提醒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勤思考”,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每次回到家里,灶膛余烬微温,锅里粥饭尚存,您满身尘土未及拍落,便扯着嗓子先问:“吃饭了没?”“天热,把西瓜开了,先解解渴。”您时常在院门口休憩晒太阳,那沉默的身影,是我们脑海间最深刻的印象。您七十八载人生经历,是儿孙们这辈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您淳朴善良,55年光荣在党,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您忠厚实诚,像引路的探照灯一样,指引子孙后代行走正道、行稳致远、一路远航。
  您去后,空留庭院深深。平整的院落里,再也见不到您蹒跚踱步的身躯;高清的摄像头里,再也录不下您对答喊话的影像;偌大的餐厅里,餐桌上缺少了您的身影;那倚过您疲惫身躯的竹椅,静静守在檐下;那浸透您掌心汗水的锄头,斜倚墙角。门前栽下的树苗又添新芽,挺拔而茁壮的银杏和桂花,忠诚地守护着寂静的庭院,陪伴着孤单的我们。小菜园里的蔬菜果实结了落、落了结,只可惜再看不到您弯腰拾掇,再也听不见您唤我们尝鲜的话语。床头留下盖房时的流水账,字里行间诠释着您节俭的一生,也记录着对亲人的不舍和挂念,只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灵潮湿。您一生辛劳,如今终于得以卸下重担,解脱病魔的摧残,长眠于一生眷恋的黄土垄中。
  我们深知,您最深的念想无非是家族兴旺、子孙平安。您生前常念叨:“对人要真诚,做事要有担当。”“人立世间,人穷志不短。”这些沾着泥土气的话语,是您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您生前疾病缠身,日子过得像老牛拉犁,一步一个深窝,却硬生生从土坷垃里为我们刨出了温饱与尊严。您从未言爱,可您弯腰锄地的姿态,递过来一碗热粥时眼角的细纹,得知儿孙取得成绩时满脸堆出的笑容,早已把最深沉的父爱镌刻在我们的骨肉间。
  父亲,您看这广袤的田野,麦子早已颗粒归仓。您常说:“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总有遗憾,今年秋季的庄稼遇上了炙热的天,但勤奋的乡亲们硬是顶着炎炎烈日奋力浇灌。那饱满的玉米棒,是大地对耕耘者的礼赞;那风中摇曳的每一株青苗,都镶嵌着您对土地的赤诚与眷恋。您一生播下的种子,早已深深扎根,您的子孙后代都树立了远大志向,都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您用辛勤浇灌的期许,都将会成长为您最愿看到的模样。从此,每一次春种秋收,每一次俯身泥土,都将是儿孙们噙着热泪在这片您深爱的黄土地上,对您最深切的缅怀——我们知道,您并未离去,而是化作了这广袤的沃野田畴,化作了我们血脉里奔涌不息的、对土地与生活最本真的热爱与担当。
  亲爱的父亲,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57年前,您风华正茂之时,义无反顾地投身火热的军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5年的军旅生涯,您历经磨砺,不断自我超越,用青春铸就担当,收获无限荣光,也锻造了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与人为善的心胸,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此特别的日子里,我们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心中对您的深深敬意。亲爱的父亲,我们定将谨记您生前教诲,勤恳立身、清白做人、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