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1日
藤蔓开“金花”葫芦变“金瓜”
    农民埋头田间拔除杂草。

    青皮葫芦垂挂在支架上。

本报记者 张 朝 文/图


  夏日的遂平县玉山镇,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绿意。走进当地的葫芦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的劳作景象。农民正埋头在田间,熟练地拔除杂草,为青翠的藤蔓打叉搭架,精心呵护着每一株在阳光下悄然舒展的葫芦苗,期待它们茁壮成长。
  玉山镇自古与葫芦结缘,深厚的葫芦文化如藤蔓般盘绕在生活深处。此地不仅盛产葫芦,更滋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民间匠人。他们凭借一手非凡的技艺,将田间地头普通的葫芦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从细腻的雕刻,到生动的烙画,再到充满韵味的传统中国画,每一件葫芦工艺品都承载着匠人们的心血与创意。
  为了传承和发扬葫芦文化,推动产业发展,玉山镇以葫芦雕刻绘画非遗传承人为核心,开办葫芦文玩工艺品培训班。培训班里,经验丰富的非遗传承人倾囊相授,从选材、设计到具体的雕刻、烙画、绘画技法,都进行耐心细致地讲解。他们手把手指导学员掌握葫芦工艺品制作技艺,让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玉山镇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党支部引领方向,合作社科学管理、统一运作,农户则安心投入种植与加工,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如今,玉山镇的葫芦产业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和工艺品制作,还拓展出了雕刻绘画体验、观光采摘等多元业态。
  游客来到玉山镇,可以走进葫芦种植基地,近距离观察葫芦的生长过程,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感受乡村田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在展厅或作坊里,欣赏到琳琅满目的葫芦工艺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种植+加工+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丰富了游客的体验,也实实在在地拓宽了葫芦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当地农户带来更多增收的机会,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的振兴和文化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