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30日
故乡的声音
  □ 吕周选
  岁月的长河,流过春夏,流过秋冬,湮没了数不尽的人间沧桑。但总有一些声音,能在瞬间把我拉回到那段纯真无邪的童年时光。
  儿时的村庄,袅袅炊烟在伸长着脖子翘望那第一缕曙光的时候,雄鸡便一声接一声地亮开了嗓门,从村庄的最东头一直延续到最西头。那清脆嘹亮的声音划破轻纱般的晨雾,一下子唤醒了整个村庄。紧接着,鸡、鸭、鹅等家禽低一声高一声的音调组成了一首清晨大合唱。
  年幼贪睡的我,常常被这些声音唤醒,边揉着睡眼惺忪的双眼,边去找秫秸秆去鸡窝掏出那一枚枚鸡蛋,然后小心翼翼地捧着鸡蛋放到母亲手里。这时,母亲总会喜不自禁地夸夸我,同样也是宝贝似的把鸡蛋放入瓦罐里。
  小时候,除了过年,最盼望的就是夏天的到来,不但可以疯了似的打水仗,还能下河逮鱼、摸虾、捉螃蟹。每当到了风轻云淡、繁星满天的夜晚,劳作了一天的人都会带上草苫子和芦苇席,不约而同地来到打麦场最敞亮的地方,我们这些小孩子从这铺跳到那铺,追逐嬉闹,还常常比赛翻跟头。大人们则互相品咂着对方的旱烟锅,说些我们听不懂的庄稼话。玩累了,我们会缠上满肚子话的三叔,让他讲他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这时,我们便都安静下来,一边听着他拿声拿调地讲着,一边躺在铺上寻找着天上最亮的星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五彩缤纷的梦乡。
  还有那些雨后的夜晚,白天藏在泥洞里、水塘中的青蛙,全部被空气里到处散发着荷花的清香给吸引出来,引颈高歌,此起彼伏,好像要把这夜幕揭开。有时候实在不堪这种聒噪,就拾一些石块、瓦片,投掷到那些声音最密最响亮的地方,在稍安静的那一刻,却又听到村庄四周的田野蛙声早已连成一片。
  夏天,我和小伙伴还会拿着裹满蜘蛛网的自制粘网,不断穿梭于林隙间,仔细捕捉知了的踪影,逮一小筐后就烧熟了吃,特别解馋。那种寻觅的快乐,至今仍留在我脑海里。
  当秋天的脚步悄悄来临,知了以声嘶力竭的鸣叫宣告退场,此时,蛐蛐便成了演奏的主角。每到夜幕落下,月光如水般洒向田野、村庄和院落,母亲一边干活儿,一边轻轻哼唱着歌谣。蛐蛐偷听着人间的声音,也开始了属于它们独有的音乐演奏,给这单调又不失活力的乡村奉献一场交响音乐会。
  在这场交响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布谷鸟的鸣唱,像是被施了魔法的灵动音符。一旦奏响,父母们就像是上满了发条的闹钟一样,一下子就铿锵起来。那些被搁置在角角落落里的农具物件,也都被大人擦得明光锃亮。母亲告诉我,布谷鸟是庄稼人的天使,它传递的是生生不息的音符。“布谷、布谷”的凌空高唱,让父老乡亲适时有序地安排好播种和收获,完成着丰衣足食的愿望,也让我很早就懂得了耕耘与勤劳的重要和道理。
  就是这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成为我童年对故乡最珍贵的记忆。每当想家的时候,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刻,这些声音都是我心中最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