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6月27日
花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本报记者 王晓晶
  凤撵大花轿、圆顶花轿、双层花轿……6月23日,在平舆县万金店镇宋刘村共同富裕加工园汪家班大花轿加工厂,工匠正专注雕琢每处纹饰。当花轿的喜庆锣鼓响彻乡村振兴之路,汪家班大花轿通过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实现了从传统嫁娶到文化IP的华丽转身,让传统花轿焕发新生。
  从家族手艺到文化产业
  汪家班大花轿的花轿制作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第一代传承人汪如林制作的4人抬花轿,以其精湛工艺成为当地婚俗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后,第三代传承人汪银臣率先恢复花轿迎亲习俗,为传统技艺注入新生机。第四代传承人汪海洋的创新实践更具突破性——这位“80后”将现代材料学知识与传统工艺相结合,采用防水彩钢瓦、轻型琉璃瓦、纤维骨架减轻轿体重量,运用数控雕刻提升纹饰精度,让古老花轿焕发现代光彩,并探索实践线上线下宣传营销,成功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文化产业。
  从传统工艺到品牌经济
  汪海洋大胆引入现代设计理念,打造符合现代婚礼需求的新中式花轿。同时,融入媒婆表演、颠花轿轿夫表演、秧歌队表演等元素,为传统的花轿迎亲仪式赋予新的活力。2013年以来,汪家班大花轿已制作、销售各类花轿1300多顶,总产值1300多万元;年均开展花轿迎亲服务100场次以上;拥有工匠、绣女、轿夫、媒婆和扭秧歌、吹唢呐、舞龙舞狮及灯光、音响、婚礼策划、主持等人员400多人;加盟实体200多家,遍布全国。
  汪家班大花轿在向人们展现花轿迎亲习俗独特魅力的同时,采取各种方式推动“中国车舆文化之乡”及汪家班大花轿品牌传播,为花轿制作这一传统技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家乡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汪家班大花轿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平舆县‘三园’建设的助推,平舆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挥优势,帮助解决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目前,汪家班同款花轿加盟店已落户云南、新疆、山东、山西等地区。”汪海洋说。
  “汪家班大花轿通过对传统婚嫁习俗的挖掘创新,把大花轿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个传统的文化项目与现在的营销方式相结合,迅速出彩、出圈。这也充分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平舆县文化馆馆长王勇说,“目前,平舆县文化馆正积极推动汪家班大花轿制作工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我们将对这个项目进行重点扶持,通过对音乐、舞蹈的提升,把这个品牌更好推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