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9日
樊粹庭的家国情怀
——写在“现代豫剧之父”诞辰120周年之际
  

□ 魏景义


  在黄淮平原的沃野之上,1905年2月诞生的两位驻马店赤子,以截然不同的方式诠释了中华儿女的家国大义。一位是城南李湾村的杨靖宇,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战长城;一位是城北潘庄的樊粹庭,则以梆声为号角唤醒民族魂魄。前者以刀枪捍卫疆土,后者以艺术重塑国魂,共同铸就了驻马店文化的巍峨丰碑。
  在樊粹庭的成长轨迹中,民间艺术的种子早已深植。少年时期的他举着油纸灯笼,徒步十余里赶庙会听梆戏,打麦场上《花木兰》的铿锵唱词与《穆桂英挂帅》的忠烈气节,悄然浇筑着他的精神骨骼。1923年考入中州大学后,这位身着长衫的学子在开封相国寺戏台前驻足沉思,发现土梆戏虽鄙俚,却承载着中原百姓最深沉的生命呐喊。
  1934年的寒冬,时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的樊粹庭做出了震动中原知识界的抉择——辞去公职,投身戏曲改革。当他在开封永安舞台挂出“豫声剧院”匾额时,这场自我放逐式的文化突围,实则是知识分子“经世致用”精神的涅槃重生。他将传统戏班的“草台班子”改造成现代剧场,购置西洋镜面灯具革新舞台效果,制定演员行为规范净化行业风气,更以《凌云志》《义烈风》等7部新戏,让梆子戏从“袒胸露腹跑高台”的村野艺术蜕变为“万人空巷争观戏”的都市文化现象。
  这种蜕变背后,是樊粹庭对戏曲功能的深刻认知。他在日记中写道:“戏曲非小道,乃载道之舟楫,醒世之晨钟。”当《涤耻血》中刘芳血溅金营时,台下观众将银圆、首饰投入募捐箱的铿锵声响,印证了艺术唤醒民族血性的力量。
  1937年卢沟桥的炮声,将樊粹庭的艺术改革推向了更宏大的历史舞台。在郑州火车站目睹难民潮中啼哭的婴孩后,他连夜将豫声剧院更名为狮吼剧团,誓言“东方睡狮当觉醒”。这支特殊的文化铁军转战豫陕,用梆子戏构筑起精神防线——《克敌荣归》中将士血战沙场的雄浑唱段,《巾帼侠》中女杰智取敌酋的机变身段,化作刺向侵略者的文化利剑。
  在商丘大舞台,《涤耻血》连演30场,场场爆满,所得票款悉数制成棉衣送往抗战前线。演员寒冬穿着单衣赶场,却将每日伙食费结余的7角钱捐作救国基金。这种“戏装当战袍”的精神,让《河南民报》感慨:“乱世苟存尚不易,犹以余资济苍生。”
  1942年,当他在西安难民窟发现衣不蔽体的难童时,顶着“拐卖人口”的误解创办了狮吼儿童剧团,用梆子戏为200多名难童搭建起生命的方舟,这些“文化火种”后来遍及16个省市,大部分成为文艺团体的骨干,有20多名学生曾担任过剧团团长、书记、戏校校长、导演等职,成为豫剧传承的中流砥柱。
  樊粹庭一生自创和改编过近60部剧本。仅1935年到1936年,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创作了《凌云志》《义烈风》《柳绿云》《三佛袖》《涤耻血》《女贞花》《霄壤恨》等7部反封建、反邪恶、反汉奸等宣传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1937到1945年又创作了宣传抗战系列大戏《伉俪篇》《克敌荣归》《孟香屏》《鹤归楼》《巾帼侠》《歼敌记》《好妻子》《为国纾难》《花媚娘》《无敌楼》等16部作品,号召全国人民慷慨赴国难,褒扬在国难当头救济灾民支援前线的仁义之士,被人们誉称为“樊戏”。检阅樊粹庭现存的历史剧文本,半数以上的剧目围绕外敌入侵背景下英雄义士奋勇抗敌的主旨。
  樊粹庭的家国情怀,深植于其戏剧改革的肌理之中。他开创的“三维互动”机制——以编剧导演为中心、演员为主体、观众为评判,实则将戏曲升华为精神教化的载体。1953年10月,樊粹庭率团赴朝鲜参加慰问演出。归国后,他将岳家军忠心报国的故事改编成豫剧《王佐断臂》,并于晋京演出,轰动首都剧坛,一时享誉全国。这部弘扬民族气节的剧目,至今仍活跃在戏曲舞台上。这种“戏以载道”的创作理念,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时代强音。
  他对豫剧的现代化改造,更暗合着民族文化复兴的深层逻辑:用板胡取代二弦革新伴奏体系,借鉴话剧写实手法丰富表演程式,甚至将电影蒙太奇思维融入戏曲叙事。这种“旧瓶装新酒”的智慧,恰如他在排演《李慧娘》时的导演手记所述:“内在表演须与传统程式相生相济。”
  樊粹庭,这位从家乡驻马店走出的艺术大家,虽然几十年没有回过生养他的乡村,却始终深切怀念着家乡的人们。家乡发生的事情他都知道,常常为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而欣慰。
  现在的驻马店,现有专业、民营、业余等剧团300多个,从业大军上万人,年演出上万场。戏剧人才后继有人,佼佼者辈出,自1984年全国梅花奖评选以来,共产生了38朵豫剧梅花,在这38朵中驻马店人就占了4朵——遂平人吴素真、正阳人汪荃珍、平舆人徐俊霞、西平人苗文华。戏剧创作也有长足进步,以周明理、陈岭、徐则挺等为代表的一批编剧作曲家,已成为全省的文艺翘楚。
  今日驻马店,“樊粹庭”已成为流动的文化基因。在遂平,樊粹庭故居正积极修缮,樊粹庭文化主题公园游人如织,“樊粹庭剧场”已于去年落成使用,新成立的遂平县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正红红火火地开展工作。
  在驻马店,樊粹庭纪念碑已在市区文明大道矗立并供过往行人瞻仰,樊粹庭纪念馆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樊粹庭文化主题公园已于2015年落成,人们常在樊粹庭铜像前谈论着“樊戏”,“河南豫剧之乡”正名副其实地为驻马店人增光添彩。驻马店市樊粹庭豫剧文化促进会已举办多期“樊粹庭论文研讨”,并开展多项工作,“樊粹庭剧院”正在积极筹建中。
  在樊粹庭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应深入研究和传承樊粹庭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精神,不断推动豫剧的创新与发展,使其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