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士民
早春,鹅嫂早起了。
早起的鹅嫂,收拾利落,走出了村子。刚下过一场雨,村外的小路边,大树和小草开始冒芽了,田里的麦苗像喝饱奶水的娃娃,攒足了劲儿的样子。
鹅嫂走路也带劲儿,手里拎着一篮子鸡蛋,要去村西的路口等公交车,去城里的儿子家。
鹅嫂村里的院子宽敞,住的是小院子,后面还套着大院子,说是大院子,其实就是菜园。平日里,菜园里生长着菠菜、生菜、小青菜,还有辣椒、番茄、豆角。鹅嫂还在院子里养了一群母鸡,常常把母鸡撒到后院,吃虫子,叨菜叶。
母鸡下了不少蛋,新鲜又有营养,鹅嫂一个人吃不完,就想着给城里的儿子送过去。小时候,儿子就喜欢吃土鸡蛋。儿子聪明,大学后在城里工作。如今,儿子的儿子也考上了大学。
鹅嫂不喜欢在城里住,却喜欢去城里。公交车很方便,很快就到了城里,在芙蓉里站下车,不远处,就是芙蓉里小区。
在儿子家门口,鹅嫂敲门,没有人应答,她拿出手机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这几天去洛阳出差了,一周后才能回来,赶巧,儿媳妇也回了外地的娘家。
鹅嫂甩手,跺脚,后悔没有提前给儿子打电话,惹得她白跑了一趟。
鹅嫂转身下楼,出了小区,准备乘公交车回村。走到路口的时候,鹅嫂想,城里人都喜欢吃土鸡蛋,倒不如在路口将一篮子鸡蛋卖了,省得往回拎,反正自己也吃不完。
于是,鹅嫂将鸡蛋摆在路口。她想着,土鸡蛋一般比养鸡场的鸡蛋贵些,这会儿,自己也不抬价,这样的话,等不了多久,就会有人买走。
尽管这里的路并不宽敞,来往的人却很多,只是,过了很长时间,也没人来买鸡蛋,甚至连一个问价的都没有。这样子,鹅嫂有些失望,心里也想不通。她有些急了,想站起来吆喝几声。
这时候,有两位过路的大姐,像是一对邻里,一边朝着鹅嫂这边看,一边讨论着什么,近了,鹅嫂听清楚了,她们说的还真与土鸡蛋有关。
胖大姐大概是说,前一阵子,她遇到了一位在路口卖土鸡蛋的乡下妇女,乡下妇女介绍,这些鸡蛋都是吃虫子、吃菜叶的鸡下的,买到家后才知道,蛋清不清黄不黄的。后来有人说,这些摆在路口卖的鸡蛋,大多是从养鸡场里挑出来的小鸡蛋,营养低,倒是卖上了高价钱。瘦大姐的意思是,有一回,她在路口也遇到一个卖土鸡蛋的农村大嫂,当时,大嫂告诉过往的人,自己养了三只土鸡,一只白的、一只黑的、一只黄的,好多天才攒了这些鸡蛋,然后呢,就有一位大爷买走了,谁也没想到,几分钟后,大嫂又拎来满满一篮子鸡蛋。也就是说,这位大嫂看起来可怜,其实是个说谎话的人。
听了这些,鹅嫂觉得脸一下子就红了,像是过路的人都朝这边看,对自己指指点点。鹅嫂又觉得很冤枉。
鹅嫂失望了,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又站起身来,想离开这里。
这时候,一只小狗跑过来,围着鸡蛋篮子转,闻来嗅去。小狗小巧玲珑,全身雪白,毛发有些卷,朝着鹅嫂亲昵地摇头摆尾,样子很讨人喜欢。
小狗的后面,像是一对小夫妻,男的高一些,瘦一些,女的矮一些,胖一些,两人牵着手,像是公园里缠绕着的凌霄和白玉兰。
女的蹲下来,拿了一枚鸡蛋,用手捏捏,又拿了一枚,晃晃,说:“这鸡蛋,拿在手里糙,是新鲜的;端在手里沉,是真正的土鸡蛋。”女的说话的时候,看了看男的,又看了看鹅嫂。
鹅嫂听着这话,怪舒服。
男的接过话说:“土鸡蛋营养高,买下吧。”
女的点点头,然后对鹅嫂说:“一般的鸡蛋便宜些,土鸡蛋价钱高,您这是新鲜的土鸡蛋,给您照高价钱。”
小夫妻付了钱,拎着鸡蛋走了。
鹅嫂想着,这对小夫妻既善良,也好看。
这时候,小夫妻已经沿着人行道走了过去,他们还在说话。
男的说:“上次,春来老师给咱送的一篮子土鸡蛋,真的很好吃。这回,咱们也送给他一篮子土鸡蛋。”
女的说:“对呀,就送给春来老师。”
鹅嫂一听,愣在那里,小夫妻说的春来老师,就是自己的儿子呀。
鹅嫂开始朝车站走去,边走边想,下个月,还来城里送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