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19日
春野拾香
  □ 赵相君
  春的脚步,轻盈得像个悄然降临乡野的精灵。田间地头,那些率先探出脑袋的野菜,便是她派来的信使。它们迫不及待地拥抱暖意,像是散落在草丛间的绿宝石,闪烁着蓬勃的生机。每当清新的泥土气息混着草木的芬芳扑面而来,总会将我拽回那些遥远却又无比清晰的春天记忆里。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句诗总能勾勒出我心中春日乡野的生动画面。小时候,每到春天,最期待的事就是跟着母亲去田埂上挖荠菜。暖阳融融地洒在背上,我们挎着小篮子,沿着弯弯曲曲的田埂,走向那片长满荠菜的田野。荠菜嫩生生地挤在一起,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亮晶晶的。我像个小跟屁虫,寸步不离地跟着母亲,看她手指翻飞,熟练地从土里挖出一棵棵鲜嫩的荠菜。母亲一边挖,一边耐心地教我辨认荠菜独特的模样。我笨拙地模仿着,却总不得要领,不是挖断叶子,就是留下半截根在土里。母亲看着我手忙脚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清亮的笑声如同掠过田野的鸟鸣。我们说说笑笑,手里的篮子不知不觉就沉甸甸了。直到夕阳染红天际,我们才踏着晚霞,带着满筐的春意和一身清香,满足地回家。
  这些来自田野的馈赠,不仅看着喜人,入口更是滋味万千。春笋是山林的厚礼,脆嫩得仿佛轻轻一掐就能溢出水来,带着一股清冽的甘甜,无论是油焖还是炖汤,那份鲜美总能瞬间抚平所有烦忧。荠菜则显得温婉许多,它的清香是内敛的,藏在细密的叶片深处,待到剁碎了与肉末儿相拥,裹入饺子或春卷的皮中,那鲜味才丝丝缕缕地弥漫开来,是独属于春日餐桌的家常暖意。水芹菜是水边的侠客,自带一股爽利劲儿,焯水后简单凉拌,嘎嘣脆的口感,清爽的味道,仿佛能涤荡掉整个冬日的沉闷。而香椿,无疑是春味里的“个性派”,那浓烈又独特的香气,爱的人深爱,厌的人避之不及。母亲最拿手的是香椿炒鸡蛋,金黄与翠绿的碰撞,伴着那扑鼻的异香,构成了我记忆里最大胆、最浓烈的春天滋味。
  这些味道,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它们是故乡水土的印记,是风物的浓缩。无论脚步走到多远,只要尝到相似的味道,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那条潺潺流淌的小河,那片绿意盎然的田野,便会立刻在心头清晰地铺展开来。这,就是萦绕在舌尖上的乡愁,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深深烙印在味蕾上的根。
  在所有关于野菜的记忆碎片里,母亲做榆钱饭的场景,总是格外温暖而清晰。春末夏初,榆钱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母亲便会带着我去捋。回家后,她将那嫩绿的榆钱仔细淘洗干净,沥干水分,然后倒入盛着面粉的大盆里。我最爱看母亲拌榆钱饭的样子,她的双手是那样灵巧,轻轻地抓、拌,让每一片榆钱都均匀地裹上薄薄的面粉,像是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白纱。随后,她把拌好的榆钱摊在湿润的屉布上,稳稳地放入灶上的大铁锅中,盖上锅盖。灶膛里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厨房里很快就弥漫开一股榆钱特有的、混合着面粉的清甜香气。我总是忍不住围着灶台打转,踮起脚尖,眼巴巴地盼着锅盖掀开的那一刻。母亲会笑着轻拍我的小脑袋,柔声念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锅盖终于被掀开,热气腾腾、蓬松柔软的榆钱饭呈现在眼前时,那清香扑鼻的味道,简直是世间最朴素、最诱人的美味。那不仅仅是一碗饭,那是母亲用她的巧手、耐心和满满的爱,为我们创造的温暖记忆,简单、朴素,却足以滋养我的一生。
  也许,正是因为从小有这些清淡的野菜滋养,才让我如今更能体会生活中的点滴清香,品味那苦涩之后的回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恬淡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