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 平
下班回家,老公还未到家。我很自然地挽起袖子下厨房,计划着要做青椒炒肉,再来个白菜豆腐。青椒泛着绿油油的光,我一边冲洗,一边拧掉上边的蒂,顺便掏出籽,放在案板上,切成丝儿……虽然曾因去外地学习几年很久不曾做饭了,但这些生活的技能似乎已经成了本能。这些,还得益于妈妈。
小孩子总是对一切充满好奇,我也不例外。每当妈妈在厨房忙碌时,我总跃跃欲试。于是,剥葱、摘菜,这些小活儿,被我干得不亦乐乎。后来稍长大些,我便要学着和面。看着妈妈把一盆面和得油光筋道,我则是面多添水、稀了再加面,结果就是头发、脸上、身上全沾满了甩也甩不掉的面。
如果说小时候的劳动只是因为乐趣,那么大学毕业后,那段待业的日子,做饭则成了一项工作。我朋友少,除了看书,也没什么其他爱好,总爱窝在家里。妈妈劝说无效,于是,想出来个激励“政策”,让我做饭,给工钱,妈妈则当个甩手掌柜。
也正因为有了这项实践活动,我学会了去菜市场怎样挑选当季新鲜蔬菜,学会了如何辨别肉质的好坏,怎样熬稀饭,怎样做手擀面,怎样烙大饼,家常菜怎样炒才会色香味俱全……妈妈总说,这些活儿虽然琐碎,但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去做,不急不躁。而我也在浪费了不少食材后,才达到“食客”满意。
妈妈常说,做饭像极了做人做事,每一道工序,只要认真去做,终究不会差到哪去。我深深地记下了,也让我在以后的路上从不畏惧吃苦受累,学习、生活、工作都会踏踏实实、认认真真。正如当下有句话所言:“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只要踏实走过,总会有沉淀,总会有收获。这也是我三年在外学习经历无数次重症急诊夜班、无数个身心疲惫,想要放弃却又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
虽然母亲早已离我而去,但她潜移默化的教育总让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时受益。
每天除了忙碌工作,为家人准备餐食,也是一项“工程”。但这“工程”,我乐在其中。尽管没有山珍海味,尽管称不上美味佳肴,但家常便饭,因为用心准备却也充满爱的味道。每每看着见底的餐盘,终于明白了母亲当时的心情,这份成就感完全不亚于获得学术大奖。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生活并不都是鸡毛蒜皮,也并不都是鸡飞狗跳,“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汤羹”“柴米油盐皆入味,平凡岁月映初心”,生活也不过就是这三餐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