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海燕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当秋风肆意吹起,回首千里之外的故乡,别离的心绪向谁言说?
似乎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那就是心灵的归宿——老家。
或许是一段矮矮的土墙,或许是一间简陋的平房,或许屋前还有绿荫如盖的桑葚,曾经在阳春三月串串紫红的桑葚挂满枝头;或许屋后有一棵古老高大的槐树,曾经在初夏的五月,槐花盛开一树的洁白,散发一院的芬芳。门前有一方浅浅的池塘,塘边的垂柳早已苍老,但仍然随风摆动着它那柔韧的枝条,承载着你的记忆。
儿时,每到夏季父母都去田地里忙乎去了,我便端着一盆脏衣服,拿着肥皂,到塘边的青石板上洗衣服,时而用手搓洗,时而用棒槌敲打,时而在水中摆弄出粼粼的波纹,时而和小鱼儿嬉戏。水塘里的水清澈透明、绿澄明亮。
如今,塘里只有一片枯萎的荒草,幸亏母亲和邻居在塘边种了红薯、南瓜,才显出一片青绿,增添了不少生机。有心的邻家阿姨在塘边种了几棵月季,在秋日里娇艳地盛放着,还有几棵柿子树,上面挂满了红红的柿子,彰显着秋天的热烈和成熟。
院里晒满了新收的花生和红薯,稻草垛在秋日的暖阳里静静地伫立着,小狗躺在草垛边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眯着眼睛,猫咪迈着神闲气定的步子大摇大摆地走过。还是那样熟悉的秋收场景,还是那股久违的稻草香味儿,还是那声牵绊一生的呼唤。当炊烟袅袅升起时,母亲会呼喊着我的乳名,原汁原味的地锅鸡汤腾腾地冒着热气,锅底儿的劈柴噼里啪啦地燃烧着,待到日暮时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听父母拉拉家常,说说今年的收成,谈谈邻里的琐事,忘却表格文档,忘却汇报材料,忘却文案总结,唯有生活的细细碎碎、温暖的点点滴滴在心底蔓延。
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等到启程的时刻,母亲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鸡蛋、花生油,父亲到菜园里为我摘南瓜、茄子,又精细地挑选个头匀称、表皮光滑的红心红薯,挑选匀称饱满的花生,父亲边挑选边自豪地说,带去让你的同学、同事尝尝,看看咱老家的沙土地产的红薯和花生咋样。邻家阿姨也来招呼,不断地问我,我们家里有新摘的花豆和黑豆要不?我笑道,就这都装不下了,谢谢您的好意。
每次回家,临走时后备箱都被塞得满满当当,他们恨不得将家里所有你可能用得着的东西都装上,直到装不下。一个小小的后备箱何尝装得下父母满满的爱和牵挂?他们不愿牵绊你远行的脚步,不愿牵系你高飞的翅膀,只是默默强忍泪水注视着你的背影远去。
所有人的坚强,都是柔软生出的茧。父母是我们的铠甲,也是我们的软肋。有了家人的深爱,我们才更安心地在外打拼;有了父母的牵挂,我们才更努力地奋斗。
我们常常思恋老家,因为老家里住着永远不知疲倦的父亲、慈祥温和的母亲;我们常常想回老家,因为那是我们生命诞生和成长的地方,似乎只有回到生命起源的地方才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烦乱的心绪总在看到老家的那一刻得到平复,束缚的心灵总在回到老家的那一刻获得自由。
累了,倦了,回家歇一歇;苦了,烦了,回家看一看。
老家的风物还是那样熟悉,老家的人情还是那样纯朴,老家的味道还是那样入骨。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属于故乡的净土,承载着儿时纯真的记忆,承载着父母深沉的爱,承载着故乡熟悉的乡情。
忘不了夏夜池塘里的阵阵蛙鸣,忘不了秋日田野里的缕缕稻香,忘不了黄昏时夹杂着香味儿的袅袅炊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年一度的中秋将至,故乡的月色总是分外明亮,蓝色的天幕上总有星月镶嵌,温柔的晚风总能抚慰你心头的疲惫和忧伤。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永不消逝的老家情结,魂牵梦绕的小村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