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5日
邓学通:“90后”小伙儿11年坚持无偿献血
  本报记者 王冰之
  在市中心血站献血大厅,基本每个月都能见到一位小伙子来献血,从不爽约。他不是血站工作人员,却对他们像家人一样熟悉,像战友一样亲密,一同坚守在无偿献血的最前线。他就是邓学通,一位有着11年无偿献血经历的“90后”。
  2013年10月30日,23岁的邓学通路过新华书店附近的献血屋,看见其他献血者撸起袖子伸出臂膀时的坚定眼神,邓学通被深深触动:“回到家乡,我为什么不继续献血,帮助更多的人?”在周口上大学及在深圳工作的时候他便经常参加献血。在医护人员的耐心讲解下,邓学通完成了第一次血小板的采集。从此,他便从捐献全血改为捐献血小板了。
  “捐血小板间隔时间短,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基本每两周便可以捐献一次。”邓学通坦言,血小板在体内的寿命是7天,到时间人体会自行更新,对于捐献血小板的人来说,其损失的主要是人体的水分,在48小时内,体内的血小板就可以得到恢复。既然是助人又不伤身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一件好事。至目前,邓学通无偿献血的11年里,已“撸袖”140次,其中全血2800ml,血小板265个治疗单位。他的凡人善举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授予2020年~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
  健康的身体是实现无偿献血的前提。为此,邓学通坚持跑步、爬山,锻炼身体,只为多捐献热血,帮助更多的患者。“其实无偿献血反而令我更关注自己的身体,督促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邓学通说。
  邓学通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于是,他加入志愿者队伍,积极宣传无偿献血的知识,带动身边的家人、同事和朋友积极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了解无偿献血的意义。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5月29日,邓学通再次坐上熟悉的献血椅:“献血已经成了习惯,不去反而心里不踏实,今天是我第140次坐在这里了,我会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