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30日
实施“五大工程”聚力出新出彩
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教授 高 琳
  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重要地位,切实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使命。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所揭示的规律为指导,密切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新时代的文化强国描绘了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并对未来文化思想工作如何更好地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好文化强国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这一要求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彰显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协调、统筹全面的科学性,人民至上、凝心聚力的人民性,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性,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开放性。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主体、发展范式、发展方向、发展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实践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思想领域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反映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联系的认识,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维度,拓展了文化主体性。
  三、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落细,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一)实施“铸魂”工程,高举思想之旗
  踏上新征程,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需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综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等载体,讲清讲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将所学所想运用到基层实践,外化为具体行动,高质量推动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实施“凝心”工程,做强新闻媒体
  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至关重要。我们要认清“时”与“势”,顺应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发展大势,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深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把握“质”与“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主题宣传,扩大外宣领域,推出更多“带露珠、冒热气”的优质宣传内容,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要始终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实施“德润”工程,弘扬文明之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魂”。要坚定不移固根基,大力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等专项行动,厚植精神文明建设根基。要坚定不移出新招,持续举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文明之风温润人心。
  (四)实施“双创”工程,夯实创新之路
  文化在提振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努力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有所作为、走在前列。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驻马店文化特色,加快推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要持续深化“礼赞新时代 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活动,扎实推进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建设,加快打造数字化城市书房、数字化农家书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有保障、可持续。
  (五)实施“强基”工程,锤炼斗争精神
  进入新时代,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愈来愈多,有效地维护文化安全,牢牢地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任务。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牢牢守住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稳定等底线、红线。要全面加强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从严落实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基调健康、导向正确、可管可控,切实把斗争精神贯穿于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强基”工程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