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0日
睡眠障碍应科学治疗
□ 张慧芳 张绿凤 冯菊平
  患者王某,男,62岁,遂平县农民。1年前在外地打工时反应慢,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夜间入睡困难,反复出现心慌、出汗、胸闷、头晕等各种不适症状。在当地多家医院就诊近1年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科室赵福涛、张慧芳主任及时组织会诊,并和主管医师共同讨论患者病情,反复推敲,制订治疗计划。
  心理治疗:侧重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焦点治疗、内观疗法、正念冥想、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阿普唑仑片渐减量,麻醉诱导睡眠治疗1次,静脉用药抗焦虑治疗3天,此后以口服抗抑郁、抗焦虑及镇静催眠药物治疗为主,根据病情酌情调整药物剂量,配合中药汤剂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调控神经,高压氧改善记忆、认知,光照治疗改善生物节律等。
  康复治疗:侧重生活关照、服药管理、音乐或运动放松、社交技能、自信心训练等康复治疗。
  住院1周后,王某不再抗拒治疗,入睡困难减轻,烦躁不安减轻,可安静看新闻20分钟,但不能安静阅读书籍,兴趣低,不愿外出活动,无自信。继续上述治疗方案,并加强自信心训练和认知治疗。住院2周后,患者睡眠时间延长至6小时,情绪基本稳定,主动与病友聊天,有愉快感,兴趣提高,主动散步,能连续阅读静心类书籍1小时,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自信心提高。住院4周后,复查睡眠呼吸监测,深睡眠及REM睡眠基本在正常范围内;心理测试无明显抑郁、焦虑、强迫症状。疗效明显出院。
  出院时王某说:“看来治病还是要投对医,专病专治,睡不好的病就应该来睡眠专科。感谢市第二人民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我现在睡眠好了,心情也好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医生提醒:遇到精神、心理、睡眠问题,应进行专业检查评估,科学系统的治疗,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