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6日
张连贵:坚守中医临床一线58年
  本报记者 李国喜 见习记者 郭诗玮
  “解除患者的痛苦是我一生的最大追求。”这是张连贵常说的一句话。
  今年79岁的张连贵是驻马店市中医院的著名老中医,从医58年,他始终谨记医者使命,以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态度、优良的作风赢得领导、同事和患者的称赞,是医院的骨干力量,是同事心中的良师益友,是患者心中药到病除的名医。2004年退休后,张连贵放不下热爱的事业,又再次重返岗位,用爱和责任守护群众健康。
  半个世纪行医路 诊治患者超百万
  张连贵1964年10月参加工作,至今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8年。58年来,他坚持深研中医经典,持续关注中医临床、科研、学术新动态,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在医疗服务中,他视患者如亲人,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个患者;在治病施药方面,他坚持传统中医治病,中药使用率达100%。
  年近八旬,张连贵坚守在临床一线,风雨无阻,门诊量在豫南区域范围及市级中医院中始终名列前茅。从业以来诊治患者百万人,每年帮助3万多人解除病痛,前来求医的患者遍布豫、鲁、鄂、冀、晋、陕等省。
  多年行医生涯,张连贵深深地体会到医学事业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张连贵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献身医学,不辞辛苦,救死扶伤。
  结合临床经验 提出创新理论
  “不从根本上治疗,病就不可能完全治好。”张连贵说。他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脾胃病难愈的患者,往往伴有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鼻窦近似于密闭的空间,其感邪化脓,脓毒不宜排出,加之鼻部症状不明显,往往被忽视,久而久之,化热成毒,热毒循足阳明胃经下传于胃,损伤胃络。张连贵认为此毒不除,胃病难消,于是,创造性提出“鼻胃同治”治疗脾胃病及相关疑难杂症的新理念。这一治疗理念在疑难危重症的治疗中确有解疑、释难、起危救病之效,已帮助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痛苦,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
  “我之前遇到一个12岁的小患者,刚找到我时脸色青紫,他的家人告诉我之前也住过几次院,但疗效一直不好。”张连贵回忆,“我当时通过号脉检查出该患者除脾胃病之外还有不少并发症,随后,我为该患者采取‘鼻胃同治’治疗。7天后,该患者可以进食,脸色有所好转。”
  不仅于此,张连贵还根据临床经验,积极研制院内制剂,不断修正处方,最终总结出临床疗效可靠的方剂并大规模应用。“研制制剂要结合大量临床实验,所需临床案例近千例,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张连贵介绍。制剂具有针对性,例如,针对久病、反复发作的慢性胃炎患者,可以使用胃康合剂;针对慢性肠炎患者,可以使用肠炎停冲剂。目前,张连贵研制的胃康合剂、肠炎停冲剂、乙肝毒灭等成药制剂,已成为市中医院的名方名药,深受患者好评。
  培养中医人才 振兴中医事业
  张连贵认识到人才对于中医事业繁荣振兴的重要作用,他长期以来坚持以师带徒的形式用心培养中医人才,手把手进行传帮带,毫不保留地向徒弟、学生传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承不遗余力培养和输送人才。张连贵用积淀深厚的中医药文化魅力影响带动年轻一代了解中医、学习中医、热爱中医、真正地用好中医。
  至目前,张连贵授课带教的学生267人,均已成为各医院各科室重点培养对象,其中50多人成为临床科室骨干、学科带头人。
  自张连贵从事工作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和“优秀专家”。2022年作为“光荣执业50年医师”被河南省卫健委通报表扬。他是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届中医药学科青苗人才项目指导老师、第三届河南省名中医、驻马店市首届名中医、驻马店市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指导老师、河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驻马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23年又被评为全市“最美银发医师”。
  五十八载杏林路,霜染银发守初心。张连贵用平凡的坚守与付出,诠释了一位医生的神圣使命和一位老党员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