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12日
两年任“三部”的尚书赵好德
  □ 赵新春
  在朱元璋废除宰相、六部改为直接对皇帝负责之前,统归于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元以前主要归尚书省),六部尚书官阶为正三品(宋代从二品),地位并不突出,主要听命于中书(尚书)令,对其负责。因此,《明史》列传第二十六说:“六部初属中书省,权轻,多仰承丞相意指。”又说:“赵好德辈,居吏部称贤,然亦无大建竖。”有人据此写文称赵好德是“别无长物的参政知事”,其实是误解。
  赵好德,字秉彝,是明代汝宁府汝阳县人,今河南汝南人,也有人说得更具体,称他是汝南城东五里庙人。赵好德的事迹较早见于景泰《寰宇通志》和天顺《大明一统志》,以明嘉靖年间雷礼的《国朝列卿纪》记载最为详细,其后万历年间焦竑的《国朝献徵录》、汝南人李本固的《汝南志》、明末清初孙奇逢的《中州人物考》和《明史》虽各有演绎,但都基本采用了雷礼的记载。
  赵好德少年机警敏捷,有经国济世的大志。虽然很早就失去了父母,由婶母李氏养大,但他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写得一手好文章和书法,尤其善书大字。《万姓统谱》称他“博学多才,器宇宏敞”,是个干大事的人。
  赵好德生在世道动荡的元朝末年,刘福通起义后,汝、颖多地郡县陷没,豪杰并起,逐鹿天下。赵好德也不甘寂寞,向妻子李氏(此依《国朝列卿纪》《汝南志》等作张氏)告别:“如今元朝国运将尽,天下豪杰并起,我看东南方向有天子之气,准备投奔那里。现在你有孕将娩,我不能守在你身边。如果你生的是儿子,就给他取名太平,让他日后找我。若是个闺女,你就自己看着办吧!”现在说他是重男轻女,但在当时,世道就是那样。于是,夫妇“洒泪一别”,赵好德从和阳(今安徽和县)渡江去金陵,拜见了朱元璋,多次劝他要“不嗜杀人”,才能“佐平天下”,得到了朱元璋的赞同和赏识。洪武元年,以儒士任陕州同知,不久因为“安庆为江淮保障,遂升知府”。
  当时的安庆府历经战乱,才回到朱元璋手中,百废待兴。赵好德到任后,修理公宇、创建学校,即府治之东的山谷书院创建安庆府儒学。同时均定赋税,皆从民便,一时间人文蔚然,百姓安居乐业。这让朱元璋非常高兴,洪武五年调他任户部侍郎;六年升户部尚书,不久转工部尚书;七年出为山西行省参政;八年召为吏部尚书。不到两年时间里,他已连任“三部”尚书。虽然当时吏部尚书需要听命中书,自主空间有限,但赵好德还是力所能及地在官员选拔任用上做到公平公正。建议即使“诸司正佐首领、杂职官犯公私罪该笞者、赎罪杖流者”,也要“纪录每岁考”,在年末,由当地“布政司呈中书省,监察御史按察司呈御史台送吏部纪录,以便稽考”,保护了被处罚和被贬官员的合法权益。所以,《明史》虽称他“无大建竖”,也不得不说“帝嘉其铨平”,朱元璋也称赞他选拔人才公正。
  明朝立国之初,淮西集团势力强大,也引发朝廷皇权与淮西旧人宰相权之争,最后闹得不可开交。大概是出于对赵好德的保护,洪武九年,朱元璋再次调他出任陕西参政。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发,曾在胡惟庸手下工作过和合作过的人“皆正刑典”,受到波及,或被处死,或贬斥,唯独赵好德得到朱元璋的宽宥,得以善终。
  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废除宰相,九月十九日设四辅官,特地召赵好德回朝,与四辅官内黄人何显周等人到内殿坐论天下治道。赵好德开诚布公,以天下苍生为念的观点甚得朱元璋心意。于是“赐衣一袭”,还命宫廷画师把他的像画起来,并给他一道圣旨,即《汝南志》说的“封三代如其官”,来表示对他的褒奖。
  赵好德为官清廉,卒于陕西参政任上。嘉庆《汝宁府志》称“有司护丧归”,他的行李中“仅诰敕十一通,无他物”。
  赵好德的妻子李氏,在赵好德走后不久生下了儿子赵毅,因汝南城陷,随叔姑(赵好德婶母)李氏逃亡华州,租田劳作自给。一年后,李氏去世,她卖掉所有安葬叔姑,全力抚养儿子。洪武元年(1368年),得到朝廷资助还乡,流落到开封枣林庄。这时赵毅已经九岁,赵好德得到他们的消息后,立即派人要将他们母子接到安庆任上。但李氏将儿子交给来人后,不久去世。洪武八年,诰赠淑人。
  赵好德的儿子赵毅也与父亲一样,博学多才,“善属文,工草书”,仕至工部侍郎,也是一位能工巧匠,曾为朱棣制作木牛流马。赵好德的孙子赵宽、曾孙赵通、来孙赵继勋都是明朝进士,他的家族是汝南历史上著名的科举世家,皆擅书能画。
  明汝南举人强晟《汝南诗话》称赵好德的孙子、赵毅的三儿子赵敏“善花竹翎毛,得子昂(赵孟頫字)笔意”,并感叹“同时有夏仲昭竹,天下珍重,高丽至以金购之。今世不知有赵子聪花鸟,亦不幸也”。说他曾在故人家看到过赵敏的画作,认为“精妙不减子昂”。强晟的父亲强宏是明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曾赠诗给赵敏称“四海风流赵子聪,丹青笔底夺天工。水晶宫主如相见,应谓郎中有祖风”。赵敏未中进士,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围困时,以吏部郎中从征,死于漠北。
  他的哥哥、赵毅的二儿子赵宽是明永乐十九年进士,天资颖秀、博学善赋、有文才。宣德四年,明宣宗朱瞻基召群臣赋雪诗,赵宽独进和雪诗四十首,并受帝命批改他人所进之诗,可惜他的作品流传很少。《汝南诗话》称他“亦能诗”,也只收录他一首《绝句》:“黄草坡前百万兵,碧油幢下一书生。如今始觉为儒贵,卧听元戎报五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