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体外,如果出现大便带血不可大意,要区分出血的颜色、出血量、便前还是便后,有无排便习惯和形状改变等症状,了解便血原因。
便血最常见的原因有痔疮:无痛性间歇性的便后鲜血是内痔早期的常见症状,粪便擦破痔黏膜,出现大便时滴血或便纸带血,也可呈喷射状出血。
大肠息肉:多为间歇性且出血量较少,大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不可忽视。肛裂:排便时常在粪便表面或便纸上见到少量血迹,但肛裂多有典型的表现,即肛门周期性疼痛、便秘和出血。大肠癌:成年人如出现便血、色暗红,排便习惯改变,并伴有下腹坠胀、贫血和消瘦者应警惕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常引起慢性腹泻,每日大便2次~4次或更多,呈黏液性脓血便,并伴有腹痛和发热。
此外,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紫癜、小儿肠套叠等也可引起便血。
总之,便血常为多种疾病的一个信号,包括消化系统和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都可以导致便血,对任何形式的便血都应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肛肠科 谭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