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4日
天中古国探秘之九
太任祖居之邦——挚国

  平舆挚国文化公园

赵心田 赵新春


  平舆挚国为商周己氏任姓方国,是夏朝车正奚仲后裔任成的封国,所以秦汉时期平舆有挚亭,为挚国的纪念性建筑。
  奚仲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小儿子阳的后裔。最初他的家族被封于任,到了奚仲这一代,做了大禹的车正,就是职掌天下车服诸事的官员,被大禹封于薛地(即古代山东薛县,治今山东省滕州市境内),不久又迁都到邳(今江苏省邳州市属地)。《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到了商朝,奚仲的十二世孙仲虺又迁回到薛地。仲虺担任商汤的左相,与右相伊尹一起帮助商汤起兵反夏,建立商朝。他的后裔祖己是商朝第二十三代君主武丁朝的著名大臣,在他和甘盘、傅说等大臣的辅佐下,武丁开创了“天下咸欢,商道复兴”的繁荣局面。
  平舆挚国的建立者任成(也称薛成或挚成)是祖己的七世孙。国所以称“挚”,上蔡县已故文化学者尚景熙认为,是“用少皞的名字‘挚’做国号,建立了挚国”。西安出土的北周《挚绍碑》称是用了帝挚的名字。少皞也称少昊、玄嚣,名挚,字青阳,是黄帝和嫘祖的儿子。帝挚则是少皞曾孙帝喾与次妃娵訾氏女的儿子。两人虽然与任成的祖先颛顼都是黄帝的后裔,但颛顼是黄帝与嫘祖另一个儿子昌意之子,与两人血缘渐远。颛顼的后人把这两个人的名字当成自己封国名字的可能性不大。尽管各家说法不一,但挚国称挚来源于任成的一位上古祖先的名字,却是不争的事实。
  商朝挚国虽然疆域不大,但作为商朝贵族,其势力依然不容小觑,远在西岐的周国便欲与之联姻,稳固自己的势力。《诗经·大雅·大明》载:“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说是挚国国君的次女任氏很有德行,嫁给了周王季历,生下周文王。这位任氏就是罗泌《路史·国名纪一》中提到的周文王之母太任(也称大任)。据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记载,太任怀上周文王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是中国历史上的胎教第一人。
  祖己生活在商朝的中晚期,作为他后裔的任成建立挚国应该更晚,约在商朝晚期,这也与《平舆县志》记载挚国西塔寺故城遗址为商代遗址的描述相符。
  周朝建立后,挚国不见于史。清人王夫之说:“若以为殷之诸侯至周失国,则文王母族不应废灭。”认为“古音挚、薛相近通用”,挚国“至周改封,始启土于山东,而国号则仍其旧”,即薛国,周代薛国就是挚国,“薛初见于《春秋》称侯,其后降称伯”,是个大国。按照王夫之的说法,挚国是“以太任故受元侯之封”,又回归到了本族薛国,承继了薛国正统。当代学者马世之等则认为“挚人建国于商,约在西周初期,受到周成王的加封,再次明确了它的重要地位”,但只会在原地加封,不会因为西周建立而迁移,应该还是在今平舆县境内。根据《国语·周语》“挚、畴之国由大任”,韦昭注称的挚、畴二国皆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大任之家也”的记载,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任姓》说的“祖己七世孙成侯,又迁于挚,亦谓挚国”,有学者采取折中的办法,认为周初挚人一支回归本族,继承了薛国衣钵;一支留在了挚地,守护祖业,直到春秋国灭;另有一支被封到了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建立了畴国。
  挚国灭国时间文献没有记载,因为记录春秋史实的《春秋》一书已不见挚国,何光岳认为,它可能“于春秋初期为蔡国所并”。挚国灭亡后,其地先归蔡国,后并于楚,被封给《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的楚昭王之子、楚惠王之弟子良,为坪(或作平)夜文君。即曾侯乙墓竹简中的“坪夜君”,包山楚简所称的“文坪夜君子良”。新蔡葛陵楚墓的主人公平夜君成则是他的儿子。到了秦汉,平舆建有挚亭,即许慎《说文》中挚(原字挚字“手”为“羊”)亭,“读若晋”。因此,宋朝丁度《集韵》卷三说:“挚,亭名。”卷七又说:“又国名,亦姓。”
  挚国本是任姓之国,挚国被灭后,一部分国人以国为姓,建立挚国的任成,被尊为挚姓的始祖。挚姓的代表人物有:《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杀挚荒以说”的挚荒,为春秋郑国人;西汉与司马迁友善的隐士挚峻,家产钜万的茂陵挚网;东汉名重关西、马融从之游学的高士挚恂;魏有太仆卿挚模;晋有《晋书》立传的挚虞(挚模子)、梁州刺史挚育(挚虞兄)及其子挚瞻等。近年西安出土的记载挚虞后人的《挚绍碑》,记述了挚氏家族的起源以及挚绍及其祖父挚方瑚、父挚龙和子似兴、肆兴、辅兴、文安、辅相及孙重恩的仕宦历程,对研究挚氏家族文化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商周挚国故城遗址在今天的平舆县城内,1995年编纂出版的《平舆县志》记载,商周挚国故城“遗址面积2.16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石斧、带孔蚌器、角锥、牙锥、鬲、鼎、豆、鬶等器物残片和一组完整的鬲、尊、罐陶。1962年遗址辟为烈士陵园”。现其遗址建有挚国文化公园——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