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柳浩楠 通讯员王晋才)近日,市市场监管局发布餐饮食品安全消费提示,切实加强全市餐饮服务经营环节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落实主体责任。
餐饮服务提供者及网络订餐平台要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全面加强内部管理,做好相关场所和设施设备清洁消毒等措施落实,出现发热人员按要求及时上报。要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把好食材查验关、餐具消毒关、规范操作关,确保食品安全,严禁加工经营野生动物及制品。建立餐饮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若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及时就医。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及其包装的从业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及时开展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采购食品及原料要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采购、贮存进口冷链食品的,必须留存进口冷链食品三证一码,不采购和使用未录入河南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的进口冷链食品。进口冷链食品要专区存放,与其他食品相对分离。食品操作间要配备有效消毒设施,及时清洁消毒。合理划分操作区域,生熟分开、荤素分开、烧熟煮透。生食、冷食和自制饮品严格在专间或专区操作,落实专人、专用设施设备和工具等要求。操作间设置专用非手触式带盖垃圾桶,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餐厨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按要求对食品处理区、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冷链食品库房、人员通道和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及设施进行定时清洁消毒,并做好台账记录。
就餐人员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就餐场所。就餐时座位安排应当达到安全的社交距离。提倡采用分餐方式,不能分餐的应当提供公勺公筷。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要做好送餐人员健康监测,严禁有发热、咳嗽、腹泻、咽部炎症等症状送餐人员上岗。督促送餐人员勤洗手消毒,及时更换潮湿或被污染的口罩,做好个人防护,每天对送餐箱进行消毒。推行无接触配送服务,降低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在收餐环节的安全风险。当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立即采取暂停营业、封闭管理、全员核酸检测等处置措施,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