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玉如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这是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支持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革命老区要振兴发展,乡村振兴是关键,产业振兴是基础,要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培育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一、驻马店市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驻马店市委、市政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努力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加快革命老区发展。
(一)农作物种植产业结构逐步调优。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深入推进“四优四化”,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作物种植产业结构,加大良种推广和品质结构优化力度,调减效益低下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发展市场需求大、经济效益高的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白芝麻等高效特色农作物,极大地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加大对革命老区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革命老区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革命老区贫困村建起了文化广场,光纤网络基本实现乡村全覆盖,快递入村工程加快推进,建成乡镇快递综合服务平台173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至2020年底,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10324公里,实现自然村通达率100%、贫困村通客车率100%。
(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培育新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积极培育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等,全市现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190个,资产达42.2亿元,实现年营业收入13.9亿元,带动4.7万户农民进入相关领域。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形成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四)农产品龙头企业作用逐步显现。坚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驻马店市引进了泰国正大、瑞士雀巢、山东鲁花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不仅推动了驻马店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且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城市品牌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龙头企业+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四位一体模式效果明显。
(五)脱贫攻坚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施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十五项产业脱贫工程,推行了十种带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把产业扶贫作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主要途径。2020年,全市脱贫攻坚项目库精准入库并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470个,资金规模达12.38亿元,占比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62.09%;已竣工产业扶贫项目2470个,竣工率100%。
二、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驻马店市革命老区乡村产业不断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田建设标准不高,农业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紧密,产品多以本地原材料为主。二是部分农民对乡村旅游、电商消费等新业态认识不够,加上电商扶贫产业人才缺乏,农特产品上行在助农增收方面的带动作用不强,不利于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农作物种植产业结构需进一步调整,传统农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偏大,有的地方种植产业较单一。四是农业抗风险能力较低,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水平偏低。
三、对革命老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建议
(一)调整乡村产业结构。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对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比如,在革命老区确山县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科技”模式,扶持发展中医药材种植,把确山县打造成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豫南地区中药材综合集散中心、河南省“豫南药乡”核心引领区、全省特色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加快产业融合。推动农业发展和生产、加工、旅游、观光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发展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发展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方式发展小型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壮大农民合作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发展集农业创意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以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经营为融合点,促进多种产业融合,探索以农业为主题的多种发展模式,促进规模种植与林业、牧业、渔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与加工流通领域的融合,探索发展直供直销、物流配送、会员农业等。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发展创新型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三)发展特色产业。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制订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各县区确定体现本地特色和品牌优势的主导产业,建设一批标准产业园区(基地),叫响一批“乡字号”“土字号”品牌,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绿色优质高效的产品基地,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农业资源优势、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和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整村推进、有序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加快拓展产业精深加工空间,拉长产业链,提升增值链,补齐短板,提高原料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带动一批有原料基地、科技引领、企业带动和服务配套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快速发展。引导和鼓励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专业村镇,加快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条完整、产加销一体化的现代乡村产业园。依托正阳县花生之乡、平舆县蓝天芝麻小镇形成集标准原料基地、区域主导产业、精深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园区,实现多主体参与、多业态发展、多要素聚集、多模式推进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五)挖掘生态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挖掘生态景观、乡风民俗、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实施。调整农作物种植产业结构,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开发农业特色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产业优势,建设功能多样、设施完备的休闲旅游观光、农耕体验、乡村民宿、康养等产业,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形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加快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以红色旅游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⑥2
(作者单位:中共驻马店市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