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清
赵高出生于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公元前258年),死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终年51岁。有人说他是河北省海兴县小山乡人,有人说他是河南省汝州市纸坊镇人。赵高的祖先原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宗室贵族,到了他的祖父这一辈流落到秦国。赵高的父亲因为触犯秦律被处以宫刑,留在宫中服役,其母受牵连留在宫中做奴婢。潜伏极深的赵国间谍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位于秦国的东面,都城邯郸。公元前260年7月,秦赵两国在长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市西北)决战,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斩首坑杀赵军40万之多,赵国上下一片震惊、恐惧和迷茫。长平战役,从根本上削弱了赵国的力量,切实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八面玲珑的奸诈小人
赵高聪明过人、诡异多才,靠学史出仕,以大史考试第一而入秦宫,他出仕以来渐渐露出四大明显特点。一是通秦律。秦国是一个“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国度。赵高特别重视《秦律》的学习,通晓狱法。秦之前中国是礼治时代,秦之后中国是法治时代。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160年上下,中国走进相对完整的封建法治社会。秦法制繁细、刑种繁多、刑罚繁重,凡事皆有法式。赵高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谙熟于心、运用自如、释解准确。二是精书法。他在秦始皇身边工作,每天经手大量的文件。在认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他苦练书法,尤善大篆。他写的《爰历篇》和李斯的《仓颉篇》、胡母敬的《博学篇》成为当时秦王朝规定的学童识字课本。他抄写的文告、圣旨,铁石笔画,笔法出神入化。北魏时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59人,其中就有赵高。三是晓伺术。赵高善于察言观色、逢迎献媚,他能时时处处揣摸透皇帝和各位王公大臣的心理,一一排列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为人处事的风格。赵高在嬴政贴身秘书这个职位上做得八面玲珑、滴水不漏,对各种复杂场面应对自如。他从不得罪任何人,让别人以为他就是一个伺候人的人,深得嬴政的绝对信任。他犯了法,蒙毅判他死刑,嬴政可怜赵高一门生于隐宦,又是个人才,便赦免了他的罪,让他官复原职。四是善弄权。赵高善于发现问题、窥探秘密、投其所好。他口蜜腹剑,杀吕不韦、嫪毐,都有他的功劳。他深谙始皇帝的性情,替嬴政处理繁杂事务20多年,嬴政对他深信不疑。他看到嬴政特别宠爱他的小儿子胡亥,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向胡亥传授法律知识,为以后行奸乱政夯实了根基。加上赵高高大威武、精于骑射、文武兼备,在秦王朝求贤若渴的时代,赵高迎合时运、机关算尽、心怀叵测,历任中车府令、郎中令、中丞相,掌管符玺、诏诰、行辕、宿卫等大小事务(《李斯列传》云:常侍中、用事。),可谓权及高爵、炙手可热。面善心黑的冷血宦官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了一段非常重要的话,说:“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赵高有贼心,但他把自己的贼心包裹得非常严实。乱秦亡秦的疯狂屠夫
秦始皇驾崩之后,赵高做了四件严重危害人类社会的事。一是杀死李斯。沙丘政变前,嬴政让蒙毅还祷山川,将铁鹰剑士、宿卫军交赵高统领,权力重心偏向了赵高。当时有三个画外音:第一是秦始皇病重,李斯让宦侍寸步不离,及时记录秦王所说的每句话。结果赵高告密,嬴政认为李斯盼他早死,让李斯非奉诏不得进前,导致李斯失去了嬴政的信任。第二是病中的嬴政听信了王贲的话:“丞相李斯斡旋之心太重,一己之心太过······”心里怀疑了李斯的忠诚,所以立储君之事一直不告诉李斯,只让赵高一人在场写遗诏。第三是扶苏向皇帝建议不杀儒生,引起嬴政不悦。而后扶苏又去丞相府争谏,李斯向嬴政作了汇报。嬴政很气恼,把扶苏赶去九原监军。这件事李斯处理失当,作为丞相本该去解皇帝心结,却让皇帝加重心病,所以赵高一下子成了处理皇帝事宜的领权大臣。赵高利用其所掌握的大权,胁迫李斯与自己合谋,遭到了李斯痛斥,李斯遂被赵高软禁。到了咸阳,赵高便以李斯之子李由私通起义军等莫须有罪腰斩李斯并夷其三族,自己当上了丞相。二是篡改遗诏。赵高伙同胡亥篡改了遗诏,处死扶苏、蒙恬,改立胡亥为新帝,并唆使胡亥常居禁中寻欢作乐、不理国政,公卿希得朝见,事皆决于赵高。胡亥实则是赵高的傀儡!三是政治清洗。赵高肃清了郎中令府,将文武官员数百人下狱,所有异己全部铲除,还惨无人道地把秦始皇的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丧心病狂地把十公主矺死于杜。赵高曾恶狠狠地说:“我要秦国所有人都做我的陪葬者!”随后,他又发动望夷宫政变,逼迫秦二世胡亥自刎,成为中国历史上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以臣弑君的第一人。随着嬴氏皇族的一体处死,这个最伟大的轴心嫡系精英、最伟大的第一皇族在赵高的暴乱飓风中陡然消失在华夏大地。四是自立为王。胡亥被杀后,赵高欣喜若狂,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戴到自己身上,走上宝殿,准备宣布登基。由于文武百官的反对,加上赵高坐上龙椅就地动山摇,摔到地上,他觉得自己恶贯满盈、罪恶滔天,达到“天弗与、群臣弗与”的程度,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嬴政的弟弟子婴。子婴继位后,车裂赵高,并夷其三族及其余党2000多人,乱国亡秦的元凶得到了应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