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从一条河流里寻找地域文化的心灵坐标
——读刘卫(巍子)散文《昆河溯源》

□姚国禄


  相对于散文,批评家的观察,总是与作者缱绻的梦派生出的审美视角相伴相生。近读作家刘卫(笔名巍子)的散文《昆河溯源》(原载《鹿鸣》2020年第一期),眼前为之一亮,让我有一种久违的感觉,那就是作者在一条河流中放大了地域文化的原生状态,让我们对黄河文化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认知。
  也许每个地域都会有一个别具特色的标志作为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比如金字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紫荆花广场等。作为一个文化旅人,也许他的一生都是在用行迹观照笔下的文字:用时间磨砺人世的沧桑、用脚步丈量陌生的土地、用回忆拼接思想的碎片,这是值得肯定的。许久以来,刘卫(巍子)总是用他那敏锐的笔触执着寻找心灵的坐标,希望自己笔墨下的山水有一种欣慰后的回味,抑或一种全新的梦境。
  昆河,即昆都仑河,是黄河流经包头段的一条最大支流。这条河是作者家乡的一条普通河流而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作者透过沧桑时空,看到:“千百年前,平缓的河道既是天然通衢,更是重要关隘,秦皇汉武曾走马、出塞明妃尚有痕……历史的烟尘总是掩映一幕幕迷离的风采。”巍子让我们从昆河前世今生的回望当中,仿佛真切地听到金戈铁马的厮杀声,清晰地看到秦砖汉瓦的碎片、昭君出塞的履痕。就像海滩上的细沙,风过、浪涌、沙动。潮退后,依旧是原来的样子,可留下的是海的味道。我以为,一个成熟的散文作者总能在不经意间给你制造一种时空交错的视觉盛宴,这还仅仅是序幕,文章对昆河深沉而不失斑斓的描摹更让人赏心悦目,因为在他内心总是激荡着拳拳热忱——对阴山脚下,这片山川大地的热忱,持久且恒定。无论是他笔下那洋洋洒洒、绚丽多彩的文字,还是喜悦或艰辛的行走。旅行的乐趣不仅仅是团绕于山水之间“洗眼”“洗肺”,在某种意义上,而是融于自然、纵观古今时找到另一个“自己”。这个“自己”也许是线索、也许是印记。昆河溯源,实际上就是一次寻“我”的文化之旅,“我”和“我”的朋友们,边走边看边寻觅,在第一站昆都仑召:“环顾周遭,几座殿宇反衬着天地更加辽远。西望,包钢‘绣’出结实的臂膀正舒展着鹿城新的传奇,和这里的白塔古今嵌合、交相辉映。微风和经幡说着什么,敖包上浑圆的石头露出微笑,静静端详着这一切。三五个骑行汉子,在殿前广场大杨树下纳凉,估计这是归途中的小憩,而我们的旅程刚刚开始。”昆河流域文明的分支很多,作者一开场便让我们看到古老的庙宇和现代的工厂,白塔、经幡、敖包与骑行的汉子“同框”,在古今相谐、动静结合之中把显著的地域特色呈现在读者面前,昆河流域就像一幅幅流动的风景画,让人在作者的笔下感受别具特色的异域风情。
  很多时候,作者的发现蕴藏在文字的细节之中,从修葺一新的召庙到大殿门首喇嘛师父,还有诵经的声浪,这既是一个古老民族的心灵家园和精神密码,也是民风民俗的标志。正殿的壁画精美绝伦,每个人物面部表情都是那样细致入微、情韵丰满,而整体又显现恢宏的气势。大殿后面的小黄庙里芸芸众生,步入殿门,双双拜叩在佛像面前,虔诚的祈祷,感天动地。这些也只是昆河流域文明中作者留下的一个文化符号。作者的精明之处就在于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渲染昆河的山水风光,而是调动内心深处对昆河之畔文化遗迹的几多负重、几多情怀,来表达作者的真实声音。请再读这段描述:“昆河两岸,乃至阴山深处,散落着很多战国、秦汉、北魏等时期的古城,如麻池古城、孟家梁古城、燕家梁古城、冯湾古城、昆都仑沟障城、怀朔古城、梅令山古城……设关隘、必值守,欲值守、定作息,有作息、须生活,从眼前的汉古城到延安的三五九旅,保家卫国、屯垦戍边,自古一理,这就是古城的功用吧……繁华还是落寞,丑陋还是美丽,都已深深烙在血脉之中,印在浩如烟海的字里行间。来时路,往而返,但远方的诗不断召唤着我们去发现历史与命运交错的细节。”这些对昆河流域诗意的描述,把地域文化与昆河流域的文明巧妙结合起来,岂不更具艺术的感染力?
  野风,汉古城,手指处:“遥看草色间泛着片片青灰,由疏至密。秋草微黄,各样野花晃动着阳光,起伏的山丘袒露着无限延伸的臂膀。汉家陵阙,已不止一次经见,此刻,空对苍茫默默无语。”还有先民逐水草而居,昆河两岸先民的生活区域,都通过作者细腻的文字表述,让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不一样的昆河。
  静静地听他诉说,诉说昆河这千百年来的点点滴滴,或宁静、或喧闹、或婉约、或大气。巍子透过这些地域文化的缩影,伴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借助深沉而幽婉的吟唱,散发出文章无法遮掩的光彩。也许浪漫安详是一种爱的气息,又或者高贵浮华是一种时光格调,但历史的沧桑感总会给人更多更珍贵的回忆,也许那是欣慰、也许那是苦涩。可能就是那一瞬间欣慰和苦涩后的回味,我们才可以坐在苍茫大地之上,站在高山河流之旁,忽然懂得了那些流转千年的文化意味。
  仔细品读,散文《昆河溯源》在行文上无不打上作者寻找地域文化的烙印,巍子试图通过用浓烈的乡土情结让地域文化成为自己的心灵坐标,在时空里发酵,同时他一直在尝试以发掘民风民俗为契机,探索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寻找和发现生活之美,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衷心希望作者探索和发现地域文化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