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喜
七月流火,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倒计时,全县上下为脱贫攻坚决战而忙碌着。
为完成工作任务,我利用周六回老家竹沟镇的时间,专程去拍摄刘少奇办公室前的那棵历经沧桑的石榴树。这个季节是拍摄石榴树的最佳时候,那棵石榴树应该是硕果压枝了吧。
我驱车到竹沟革命纪念馆前,门卫拦住不让进,我说明来意才放我进去。停稳车后,我打开手机的摄像头,直奔那片老房子,找到刘少奇当年在此办公的房间,还有那棵不知被我拍摄多少次的石榴树。
三间青砖黛瓦的老屋位于四合院的东侧,青砖依旧斑驳,黛瓦上依旧长着青草,室内摆设依旧安静如初,唯一变化的是窗前的石榴树。时光年年漫过石榴树的枝干,石榴树一年年成长,变得越来越粗壮、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引人注目和崇敬。
慕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很多,他们跟随导游静静地参观,听导游讲解烽火岁月的革命故事、讲刘少奇当年在竹沟的丰功伟绩、讲石榴树的来历和遭受的劫难……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全会批判了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独立自主向敌后发展的战略方针,积极扩大抗日武装,放手发动群众,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巩固华北、发展华中,撤销以王明为书记的长江局,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长江以北鄂豫皖苏四省的抗日武装斗争。
刘少奇几经辗转,于1939年1月顺利抵达竹沟,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加强军事管理,大规模培训党政军干部,为以后从竹沟走出去的新四军二、四、五师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刘少奇在这里完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把老乡送给他的石榴树苗种在办公室前。“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少奇遭到批判,石榴树也被连根拔起,游街示众。竹沟街一位叫张金明的农民,在夜色掩护下偷偷剪了一枝精心培育成活,于刘少奇平反后移栽原处。
如今,这棵劫后“复生”的石榴树茁壮成长,当地政府把它作为重点文物保护起来。老砖砌成的围墙内,立了石碑和牌子,记载树龄和国家三级保护古树,倾向西南的一枝老树干被一根石柱顶着,青中泛黄的果子挂满枝丫,枝丫低垂,肩膀可触。
终于寻到无人的间隙,我连忙从不同的角度拍摄了一组照片。走进刘少奇的办公室,一切都似当年,简陋的座椅,常见油漆过的旧式木床,粗糙的花格旧棉被,还有粗瓷茶缸和笨重的煤油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刘少奇领导中原局谋划着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广大地区的敌后抗日斗争,以实际行动和不朽业绩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每年春末夏初,石榴树都会绽放火红的花朵,它像一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这座四合院、照亮了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也照亮了整个中原大地,更照亮了那些曾经在竹沟工作战斗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初心。
我凝神注视着这棵硕果累累的石榴树,想起了一首歌《石榴花开红满天》,词作者是我们当地的一位民俗专家,曲作者和演唱者都是确山老区的党员干部。优美的曲调和充满自豪感的歌词就像眼前的石榴树一样清晰:“石榴开花红满天,朵朵榴花情相牵。榴花开在咱心里头,石榴果甜透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