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边素瑶)去年以来,市民政局深化落实简政放权,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群众满意率为目标,全面推进民政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第一季度,该局共办理审批服务事项29件(涉港澳台结婚、离婚登记11件,社会团体设立登记5件、变更登记5件,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登记3件、变更登记5件),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把“放”做实。该局按照“三集中三到位”的原则,将27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窗口办理,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其中,涉及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变更、注销事项及中国内地居民同香港、澳门、台湾居民在内地办理结婚、离婚登记事项,驻马店市民政局设专业大厅,由专职人员窗口办理,并在大厅摆放明白卡、服务指南、饮水机、等候座位等便民设施,实行受理、审批、发证等环节一条龙服务,构建以窗口服务群众的审批服务工作运行机制。
把“管”做强。该局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工作,切实加强事中和事后监管。通过随机抽取监管对象的“双随机”方式,对我市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社会组织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
把“服”做细。为方便群众办事,该局极大缩短了审批服务时限,除一些根据实际情况确实不能压缩审批服务办理时限外,其余全部压缩至法定时限的50%,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除此之外,该局对保留的行政职权进行梳理,明确了行政裁量权,规范了工作流程,制定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图,并将有关工作流程图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向社会公示。群众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对行政服务事项的名称、依据、条件、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材料等进行查询并事先准备,避免“多次跑”“两头跑”的现象,同时可以直接登录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办理。
今年,市民政局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坚持“提标扩面、提质增效、融合共治、强基固本”工作主线,深入研究新常态下民政发展的切入点,以群众需求为信号,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全力办好各项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脱贫攻坚,强化民政兜底保障。2019年,市民政局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民政兜底政策年度保障任务,做到有进有退、应保尽保、应扶尽扶。扎实做好低保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社会组织扶贫、志愿服务组织扶贫等工作。继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救助标准,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财政补助水平由不低于262元、154元提高到不低于274元、16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1.3倍挂钩提高。将因残疾、重病等原因造成的支出型贫困家庭,整户劳动力系数较低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重残、重病人员按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高标准落实“一元民生”救助保险民生实事,有效解决脱贫攻坚中困难群众的急难问题。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全面落实分级审批、先行救助等临时救助规定,提高临时救助水平。加强和改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组织开展“救助管理工作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夯实救助管理机构和托养机构主体责任,充分利用人脸识别、DNA比对、大数据寻亲等手段,帮助更多走失人群回归家庭。2019年,该局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优先满足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切实发挥政府在提供基本养老服务中的托底保障作用。落实高龄津贴制度。大力宣传、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推动全市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100元、300元的标准,为80~89岁、90~99岁、10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完成省定民生实事任务。加快推进市级“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推进城市社区服务站点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加强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管理,支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小型化、专业化、连锁化、嵌入式的社区养老机构。2019年,计划新建50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102所敬老院标准化改造提升工作任务,实施安全、清洁、温暖、文化、康复“五大工程”,提升兜底保障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