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写春秋。
悉心照顾母子情。
通讯员 王有震 赵世群 文\图
在同事眼里, 她是一位甘当人梯受人敬重的好老师; 在学生心中, 她就像妈妈一样温暖; 在子女眼里, 她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好母亲。时下, 泌阳县到处传颂着马谷田镇第五小学老师余梅二十多年讲台耕耘、 无私奉献, 并悉心照护脑瘫儿子的感人故事。1甘当蜡烛育栋梁
1995 年, 23 岁的余梅前脚刚跨出大学校门, 后脚就以英语教师的身份走上了初中的讲台。初为人师的余梅踌躇满志, 心中像揣着一团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她既当班主任, 又同时教两个班级的英语课。每天早上, 教学楼刚亮灯, 余梅就早早地站在了教室门口, 等待着陆续走进教室的学生; 晚上, 余梅总是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当整个校园万籁俱寂的时候, 教研室里还能看到余梅伏案批改作业、 编写教案的身影。课外时间, 她给学生谈心交流, 辅导功课; 节假日里, 她走村入户去家访, 尽量减少班里的辍学率。余梅不辞辛劳, 累并快乐着。
有一年, 余梅任八年级班主任。班上有名男生从七年级开始就染上了抽烟的恶习, 虽经多次批评惩戒, 仍然没有改正, 家里给的生活费总要挤出来一部分买烟抽。余梅了解情况后, 多次找他谈心,讲人生理想, 讲抽烟的危害。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这名学生最终戒了烟, 学习成绩也很快提升上去。
班 里 有 个 女 生 , 本 来 学 习成绩很好, 但身体瘦弱, 整天愁眉苦脸, 听同学们讲有辍学的念头。经了解得知, 该女生父亲生病, 弟弟妹妹也都在上学, 家庭生活非常困难。余梅就利用休息 时 间 到 女 生 家 里 看 望 其 父亲, 并在生活上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直到现在, 女生的父母仍然对余梅老师心存感激。
功 夫 不 负 有 心 人 , 余 梅 的辛苦付出,领导和同事都看在眼里,学生们也用优异的成绩给了她最好的回报。2004 年 12月,学生李方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年级组二等奖” 。2008 年,余梅被泌阳县教体局评为“模范班主任” 。2009 年,她被泌阳县教体局评为“先进个人”。2母爱谱出新传奇
1998 年春天, 儿子的出生给初为人母的余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幸福。正当她沉浸在欢乐时, 家人突然发现孩子有些异常。医院检查的结果让一家人一下子跌进冰窟—儿子竟然是脑瘫儿。接下来的几年里, 对余梅来说, 用暗无天日来形容毫不过分。因为她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的病治好, 所以筹钱艰难, 医院里的煎熬, 治疗费用的窘迫, 让余梅不堪回首。
儿子一岁多的时候, 在郑州儿童医院住院达半年, 家人轮流守护。每到周末, 余梅就急忙赶往郑州看护孩子。钱用完了, 她就带孩子回家, 等筹到钱再去住院治疗。
住院期间, 儿子要接受八九项治疗, 其中最痛苦的就是针灸和打封闭针。看到孩子痛哭不止, 余梅心如刀绞, 恨不能把针扎在自己身上。
儿子住院期间, 余梅最听不得人们提起孩子的病情, 那揪心的日子让她身心疲惫。丈夫因为下岗一直在深圳建筑工地上打工, 得知妻子体重只有 60 多斤的时候, 拿着手机半晌无语。他的丈夫虽然很心疼, 但只有默默地流泪, 拼命挣钱!
尽管医生全力救治, 但儿子的病情仍然毫无起色, 万般无奈下她只好抱着全身瘫痪、 两只手严重弯曲变形的儿子回到家中,再次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备课、 上课、 辅导学生、 批改作业,在 同 事 面 前 绝 口 不 提 孩 子 的事情。在外人眼里, 余梅就是一个 “工作狂” 。
有 一 次 , 她 在 上 午 第 二 节下课时,余梅不放心儿子,放下 教 科 书 就 急 忙 跑 回 教 师 宿舍。推开房门,眼前的一幕让她永远无法忘记:本来是用围巾 把 儿 子 拦 腰 绑 在 椅 子 上 的 ,由于长时间被绑住,孩子难免挣 扎 , 后 来 从 椅 子 上 滑 了 下去,被悬空吊在椅子上,椅子的 一 侧 硬 硬 地 顶 在 孩 子 腰 部 ,疼得儿子大汗淋漓,大便拉得满身都是。看到妈妈回来,可怜的孩子艰难地说: “妈妈,你咋回来恁晚啊! ”余梅的心顿时崩溃了,眼泪夺眶而出。
还有一次, 余梅上完课累得直出虚汗, 本想坐下来喘口气再回去, 但她还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匆匆回了宿舍。她进门就发现儿子的癫痫病又发作了, 正在床上不停抽搐。她急忙请人帮忙将儿子送到镇卫生院, 又转送县医院抢救才化险为夷。
好 在 教 师 宿 舍 离 教 学 楼 很近, 从那以后余梅上完课再不敢耽搁, 总是先回宿舍看看儿子,看到儿子没事再回去办公, 唯恐儿子再发生不测。晚上, 她干脆把要批改的学生作业抱回宿舍批改, 边写教案边陪护儿子。“她从没有因家务和照顾儿子耽误学生一节课, 还利用星期天、 节假日帮助辅导许多前来求教的学生。 ” 教师陶成芬感慨地说。
就 这 样 , 余 梅 超 负 荷 忙 碌着, 瘦弱的身躯兼顾着教学和家务的重任, 既要为人师表对得起学生们, 也要照顾好身患残疾的儿子。这些年, 余梅挤出休息时间艰难地教儿子在电脑上练打字, 给儿子一遍又一遍读唐诗、讲故事
当 她 看 到 儿 子 只 能 用 左 手无 名 指 艰 难 地 按 动 键 盘 的 时候,当她听到儿子能缓慢地背诵多首唐诗的时候,余梅总是激 动 得 满 眼 泪 花— 儿 子 的 点滴进步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只有做母亲的余梅知道。儿子不能做其他任何动作,全靠余梅代替;儿子不能说出任何清楚的语言,全靠余梅心有灵犀去琢磨。尽管她每天都要给儿子喂饭、喂水,给儿子端屎、接尿 , 还 要 给 儿 子 理 发 、 换 衣服,可她从没嫌弃过,也从没放弃过。同事们都心疼地说她看 起 来 瘦 弱 , 内 心 却 无 比 坚强,从不喊苦喊累,并且还是一个内心充满大爱的“铁人” 。
2004 年秋天, 余梅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她更忙、 更累了, 但她有了新的希望。好在有双方家人的帮助, 才让余梅夫妻艰难熬过那段难忘的日子。这期间,为了能让余梅安心工作, 一次她的母亲在去学校的路上遭遇了车祸, 由于没得到及时救治, 母亲带着遗憾和不舍离开了人世,这也是余梅心中永远的愧疚与伤痛。3自强自立奏强音
二十多年来, 她一直在承受所有的重担, 困难并没有把余梅击倒, 而是让她越挫越勇。在家里, 她做饭洗衣, 给儿子按摩、 理发, 照顾儿子的起居; 在教学上,她更是一丝不苟、 兢兢业业。由于勤奋刻苦, 余梅不仅教学成绩突出, 她所讲授的优质课也得到了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她还撰写出多篇质量较高的教育教学论文, 并多次获奖。2014年, 她撰写的英语教学论文获全市一等奖, 所讲的优质课也获得了市级奖励。2016 年, 她所教的七(4)班被评为全县文明班级。同年, 她被泌阳县政府授予 “特优教师” 称号。
“ 余 梅 老 师 的 心 中 装 满 爱 ,不但爱儿子, 还爱学生爱工作,爱心贯穿她的全部人生。 ” 教师徐书霞说。余梅辛勤耕耘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也感动影响着别人。去年, 余梅因阑尾炎住院, 陶成芬、 杨新娥等老师都争着替她代课。
2015 年春, 余梅在英语组老师的大力配合下, 结合当地农村小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 主持编写出一套小学六年级全册英语教材, 将小学英语基础与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很好的衔接。经过两年多的试用和进一步研讨后 , 2017 年 7 月 , 她 和 同 事 又 对这套教材进行了修订和重编, 出版后供全镇六年级学生统一使用。这套校本教材一经推广使用就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也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赞赏和肯定。这套教材的编写和出版,代表了马谷田镇中心学校和第五小学的校本教研的最高水平,也是余梅及全体英语教师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如 今 , 余 梅 的 女 儿 上 初 中了, 她和妈妈一起承担了照顾哥哥的重任。看到女儿既懂事又勤 快 , 余 梅 的 心 总 算 得 到 了 安慰。
“余梅老师虽然家庭负担重,但是她从来没有给学校领导找过麻烦。她工作责任心强, 非常敬业有爱心, 学生有困难的, 她还经常去帮助。 ” 副校长赵春风说,“余梅老师去年得阑尾炎做手术刚刚出院, 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课程,硬是撑着走上讲台, 她是我们学校全体师生的楷模! ”
作为母亲, 余梅二十多年不离不弃为脑瘫儿子撑起一片蓝天; 身为老师, 余梅二十多年默默付出始终诲人不倦。她用大爱和无私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时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