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之间,朝夕相处,难免因宅基地、排水通风、噪声等琐事产生纠纷。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激化矛盾,影响农村和谐。近年来,上蔡县洙湖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情、理、法”融合之道,巧妙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线。
以法为纲,固本强基。调解员定期集中学习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每次调解都有法可依。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首先厘清法律关系,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将法律的规定清晰、准确传达给当事人,让双方明白行为的边界和法律后果,为矛盾化解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避免“和稀泥”式调解。
以理为桥,疏通心结。许多邻里纠纷往往缘起于多年的积怨或误解,调解员善于充当倾听者和摆理人。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和委屈,引导双方换位思考,通过查事实、讲道理,还原事情真相,帮助当事人增进理解。
以情为纽,弥合裂痕。在调解中,调解员善于利用乡土情谊,引导当事人回忆往日邻里温情,唤起对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传统美德的认同。对于长辈间的矛盾,邀请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参与劝说;对于年轻一代,则侧重讲述和谐环境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用真情软化对立情绪,让矛盾的解决不仅限于“案结事了”,还着眼于修复受损的邻里关系。
灵活施策,提升质效。调解员不拘泥于固定形式,根据纠纷特点灵活运用“背对背”疏导、“面对面”协商等方法,对疑难复杂纠纷,积极联动各村干部、村(居)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相关职能部门等进行联合调解,形成化解合力。同时,注重完善回访机制,确保调解协议落到实处,防止矛盾反弹,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