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待收的高粱、花生等都被雨水浸成了嫩芽。看着成熟待收的庄稼不能及时回收,饱受水害之苦的泌阳县黄山口乡耿庄村村民心里五味杂陈……
灾情就是命令,雨中夺粮刻不容缓。中国人寿泌阳县支公司驻黄山口乡耿庄村第一书记马战峰闻讯而动,不失时机冲锋在抗灾保收的最前线,日复一日奔走在全村的田间地头,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民情,以日夜坚守的担当守护粮食安全,用汗水和行动带领村民打好抗灾夺粮保卫战,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书写动人的篇章。“要不是马书记牵挂着俺,及时找人给俺打招呼,今年俺种的五亩花生非烂在地里不可。”72岁的杜心宁逢人便说。
今年的花生长得好,杜心宁心想:“又遇上了一个好年景。”可是待到收获时,却遇上了连阴雨,看到别人家都在抢收,杜心宁因年纪大,又患有老年基础病,孩子在外打工回不来,面对这几亩泡在地里的花生深感无奈。
就在杜心宁一筹莫展的时候,马战峰带着志愿者悄然来到了花生地里。大家冒着蒙蒙细雨,分工协作,有薅的、拉的、肩扛的,不到3个小时,就把杜心宁的花生收到了家里。眼前的一切,使杜心宁百感交集。他拉着马战峰的手说:“你们驻村干部真好啊,时时刻刻都在为群众着想。”在这段抢收抢种的日子里,马战峰一直没日没夜坚守在村里,与村“两委”干部紧密团结在一起。家里也有庄稼待收,但每次他却说:“你们在家辛苦点,我这里走不了,好些工作都在等着我,我总不能丢下乡亲不管。”他把家人的告白丢在脑后,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耿庄村地处山区,秋粮是扛牢全年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村民的经济“蛋糕”能否做大,很大程度上也靠秋粮这块“酵母’来发酵。马战峰驻村8年间,着力把“秋实”这个饭碗牢牢地端在手里,也让村民在一秋半年的粮里多得实惠。今年,该村安排种植花生2600多亩,但花生一项就蕴含着极大的经济体量,旨在以秋季增收把夏粮减产的缺口补上。
为了最大限度避免损失,马战峰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及时对雨情进行分析研判,并超前制订应对方案,因户施策,挂图作战。对困难户重点帮扶,让需要帮扶的地方都能看到党旗飘扬。据统计,至10月11日,该村投入社会力量1200多人,帮扶困难家庭16户,300多亩低洼地得到及时抢收,1800多亩花生、高粱、玉米得到应收尽收,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做到了大灾无大险,确保了粮食安全,树起了抗灾夺丰收的标杆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