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尚可丽
近段时间以来,正阳县彭桥乡围绕“解放思想、盘活资源、精准招商、增加收入”的工作主线,补齐短板、找准发力点,以主动谋划、积极行动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经济提质增效。
自9月份以来,彭桥乡党委积极对接浙江、山东等地考察团,邀请他们深入彭桥乡开展产业调研与合作洽谈。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乡主要领导主动拜访在外成功人士和致富带头人,将节假日变为“招商日”,做到招商不停步、对接不断线。此外,乡党委还多次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和党员代表召开座谈会,系统梳理资源禀赋、整合发展优势,为产业发展把脉定向。
据了解,浙江考察团重点涉及手工业、毛绒玩具、锂电池电子产品、灯笼制作等领域,对厂房和用工需求较大——全产业链需约4000平方米厂房和1800名劳动力。面对机遇,彭桥乡迅速响应,全面盘点家底,现有可用建设用地200亩、一般耕地350亩、闲置厂房8000多平方米,以及65岁以下在家劳动力6800多人,扎实的资源基础为产业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特色不显等问题,彭桥乡党委提出“沉下身子、迈开步子、干出样子”的实干号召,推动全体干部投身产业振兴一线。同时,找准发力点,解放思想,大胆有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意识,整合资源、精准招商,推动产业链完善,以产业振兴带动经济全面振兴;积极求变,敢作敢为,引导干部学习先进、对标先进,破除因循守旧思想,以“2516”工程为抓手,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推动发展;科学谋划,善作善为,结合各村产业基础,推动“一村一品”建设,实现从“特点”到“特长”再到“特色”的转变,形成全乡“一盘棋”发展格局。坚守初心,增加收入,乡党委明确将劳动密集型、技术门槛低的手工业作为初期发展方向,着力解决留守妇女、老人等群体的就业问题,提高村民收入,推动资源高效利用。
目前,玩具厂、灯具厂、小电子厂等项目即将落地,有望带动农村劳动力实现从田间到车间、从花钱到挣钱、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据了解,彭桥乡将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招商策略,由乡党委书记带队,组织各村党支部书记和部分乡班子成员赴浙江、福建、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凝聚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