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曹源源 毛慧新)为切实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9月16日,遂平县人民检察院组织县域重点企业代表、省人大代表参加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案庭审观摩活动,并召开知识产权犯罪预防专题调研座谈会,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检察实践,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当日9时,随着法槌敲响,袁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一案在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公诉人围绕案件事实有序出示被告人销售假冒某知名品牌商品的交易记录、鉴定意见等关键证据,层层递进、条理清晰地阐述指控理由及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在法庭教育环节,公诉人结合本案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社会危害,并深度剖析企业在商标保护、供应链管理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以前总觉得知识产权犯罪离企业很远,今天看着被告人因销售假冒商品面临刑事处罚,才意识到稍有疏忽可能会触碰到法律红线。”庭审结束后,某包材企业负责人坦言,直观的庭审观摩现场比单纯的法律条文讲解更有冲击力,也让企业更加清楚在采购、销售环节如何防范各类陷阱。
省人大代表、遂平县供销合作社常庄为农服务中心主任姚新领在参加活动后表示,庭审观摩既是一次生动的法治教育课,也是检察机关主动接受监督、展现司法公信力的具体体现,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企业参与此类活动,从源头降低知识产权犯罪风险。
庭审结束后,该院组织召开知识产权犯罪预防调研座谈会。检察官通报了近年来本地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发案特点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重点分析了企业在知识产权研发、注册、使用、维权等环节的高频风险点。
“商标被恶意抢注怎么办?”“怎样切实增强重点岗位员工的商业秘密意识?”针对企业代表提出的问题,检察官逐一回应解答,并向企业赠送《知识产权守护指南——检察官为您解读》手册,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
据介绍,此次庭审观摩与座谈会相结合的活动,是该院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院将持续深化“检企联动”机制,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法治宣讲进园区、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同配合等方式,构建“预防+保护+维权”全链条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体系,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