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张自忠将军:
展信时,我正站在烈士陵园的河边。大抵是太过怀念,您在马背上坚毅的身影总在眼前浮现。微风拂过水面,泛起粼粼波光,像极了您当年在抗日战场上眼中不灭的星火。
在透明的展柜中放着一枚黄铜徽章,直径不足5厘米,边缘布满了细密的磨损与磕碰痕迹,仿佛能看见当年将军无数次将它别在军装领口的动作。徽章正面刻着“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字样,笔画间还残留着难以拭去的暗褐色痕迹。
1891年,您出生在山东一个官宦之家。辛亥革命爆发,您毅然加入同盟会。您作风勇猛,即使在最热的三伏天也要跑步,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赤脚也要在雪地里训练。
那年的风带着同胞的焦灼与悲愤,吹过北京的胡同、黄土高原的沟壑。抗日救国的呐喊,从校园传到田间,从城市迈向山野,一个民族的精神正在烽火中淬炼成钢。
枣宜会战期间,您和部下被敌人包围。大家建议您撤退,可您说:“天津没守住,我走了;华北没守住,我还是走了,今天我张自忠不走了!”声音如磐石般立于山巅,迎着狂风纹丝不动。战斗进行到5月16日下午,军队已经弹尽粮绝,硝烟混着尘土呛得人睁不开眼,灰蒙蒙的天幕下,几株烧焦的野草还冒着青烟,炮声不断炸响,战士一个个倒在敌人的枪口下。您心如刀绞,让身后的战士撤退,却无一人离开。
将军,您知道吗?正是因为你舍身为国,才有我们如今的和平生活。从战火纷飞年代里舍生取义的革命先烈,到和平建设时期鞠躬尽瘁的模范先锋,每位英雄都是民族的脊梁,每段英雄事迹都值得永远铭记。
战争不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热血沙场,而是孩童震碎人心的啼哭、百姓歇斯底里的呐喊,是惨不忍睹的累累尸首、硝烟之下的哀鸿遍野。我们应珍惜如今的和平年代,为生活里的微小美好驻足——街边的花开花落、家里的一茶一饭,让爱国情怀深植心底,让担当品格融入日常。
抬头望,星河长明耀华夏;低眉看,沃土千载刻忠魂。热血化春风,丹心照古今,将军且看——这盛世如您所愿,这山河永念英灵。
愿以吾辈之青春,护佑盛世之中华!
此致敬礼!
张铭格
2025年8月6日
(张铭格,市第二初级中学九(1)班学生,指导老师:孙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