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泌阳县人民检察院
“四化”举措推动“泌阳花菇”品牌规范使用
  本报讯(记者 代廷伟 通讯员胡楠楠)近日,泌阳县人民检察院依托“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将人大代表建议转化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通过人大代表建议案件化、调查取证立体化、公开听证实质化、检察建议靶向化“四化”举措,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行对“泌阳花菇”国家地理标志的监管职责,推动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违规包装、规范电商平台销售,为擦亮“泌阳花菇”金字招牌、服务县域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2006年7月,“泌阳花菇”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2008年6月生产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先后被评为全国互联网地标产品50强、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蔬菜地标品牌等,是泌阳县最具代表性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5年4月,市人大代表禹建胜在“益心为公”志愿者平台反映县域存在地理标志使用不规范问题。承办检察官随即开展走访并针对发现问题进行监督。
  代表建议案件化,实现公益监督精准启动。禹建胜提交《关于加强品牌建设促进泌阳花菇产业创新转型升级的建议》,市人民检察院将此线索转交该院办理。该院将禹建胜提出的“完善地理标志管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诉求细化为调查清单:核查县域线下商户、电商平台、印刷企业地理标志使用情况,核实规范性文件缺位情况,确保监督重点与代表呼声同向发力。
  调查取证立体化,锁定监管缺位事实。该院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调查模式:线下对香菇市场、22家用标企业逐一核查,现场拍照固定违规包装;线上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比对电商平台商品页面,截屏保存侵权店铺信息;调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历年监管记录,发现其未制定地理标志保护配套制度。多维度证据链清晰证明旧版标志仍在流通、非授权主体擅自使用等问题,形成完整证据链条,为后续监督奠定事实基础。
  公开听证实质化,凝聚公益保护共识。4月30日,该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围绕“如何既规范标志又便利小微商户”展开讨论,与会人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并建议监管部门借鉴信阳毛尖经验出台配套制度。5月13日,该院向县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直指“规范性文件缺失、日常监管不足、宣传培训缺位”三大短板。
  检察建议靶向化,推动整改落地见效。在该院积极推动下,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迅速成立专项整改小组,出台相关办法,填补制度空白;组织22家用标企业清理旧包装,4家企业已完成新包装设计备案,其余企业8月底前全部整改到位;约谈印刷企业建立台账,电商平台下架违规商品链接;制订年度宣传计划,线上线下同步普及地理标志知识。
  目前,该院通过回访确认,县域违规使用地理标志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