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立东
7月29日,驻马店高级中学2022级部分优秀毕业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带着激动和感恩的心专程返回母校。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他们,和学弟学妹分享学习经验。
在今年的高考中,驻马店高级中学有5名学子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7名学子被录取为海军、空军飞行学员;2名学子被西湖大学录取。
当日下午,5名学子相约回到驻马店高级中学。他们分别是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方舒、被北京大学录取的任孜菡、陈柏彤,以及被西湖大学录取的杨桐、冀城霖。在这所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校园,他们曾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开启求知的旅程。课堂上,他们积极举手发言,思维的火花在一次次讨论中迸发;课后,他们在校园的角落专心阅读,在老师的办公室虚心求教。在驻马店高级中学这片教育的沃土上,他们汲取成长的养分,一步一个脚印,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如今,他们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坚持,成功叩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西湖大学的校门,成为无数人羡慕的学霸,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从母校起航,培育之恩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5名学子用亲身经历讲述从迷茫到坚定、从平凡到卓越的成长历程。
任孜菡说:“上课铃声似乎从未远去,而我将开启新征程。回首过去,高中3年有苦涩也有甜蜜。我踏实学习,终于在盛夏收获了硕果,这一切都离不开母校的托举、老师的栽培和父母的陪伴。”
陈柏彤回首高中生活时侃侃而谈:“我们由高一的懵懂,路过高二的迷茫,走向高三的坚定。3年漫漫征途,感谢与我并肩前行的同学、恩师的谆谆教诲。”谈到学习经验时,她说:“学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盲从别人的经验,拒绝空想主义,打好基础,努力不会白费。”
“高考后收拾书本,我看着一摞摞试卷和习题册,想起这3年,我明白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默默积蓄力量的过程,就像刚破土而出的新芽,总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方舒谈到学习经验时,总结3点分享给大家。要解决心态不好这个问题,一次考试考差了先列清单找原因,焦虑会少一半。真正的对手不是同班同学的分数,而是昨天的自己;学科学习别贪多,抓住核心矛盾。理科学习先弄清底层规律,问题迎刃而解,比如物理的板块模型,本质是牛顿定律和受力分析,把这些吃透,再难的题也能解决。文科学习要搭框架,就像串珠子一样,记一个能带出一大串。看到小说联想到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答题时能少走很多弯路。提起一个英语单词,就能想到派生词、短语等;时间管理不是挤干每分每秒,而是让时间有方向。学习高效的关键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每天睡前花3分钟想想明天最该解决的问题,第二天优先攻克它,比盲目刷题更有用。课间10分钟,别趴在桌上刷题,出去走走,让大脑休息,学习效率会更高。
“从进入高中那一刻起,从预习到复习,从提问到解答,从质疑到理解,我逐渐学会学习。认清自己的优势,定下向往的目标院校,我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懂得坚持、学会成长。”回忆起高中3年的学习和生活,杨桐表示。
在学习经验分享上,杨桐说:“学习重在方法,日常整理错题,定期复习错题,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多与老师请教错题、难题、不会的题,可以交流知识点漏洞、易混知识点,还可以分享想法、沟通心得。
冀城霖告诉记者,他总结高中3年的学习生活可以概况为“三课”。在高一和高二时,他的成绩并不突出,也曾感到沮丧,但他意识到停滞一定不会前进。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全校前十、前五名这些曾经遥不可及的目标成为现实,这是名为“坚持”的一课。从刚上自习课时的无所事事,到主动请教老师、写自己买的试卷,这是名为“自律”的一课。从少与同学交谈,到受挫时相互鼓励,这是名为“团结”的一课。
“从刚入学时的慌乱无措到成为准大学生时的从容,是学校为我的成长提供了沃土。‘行仰浩气’是学校教会我学习的意义,‘学驰天下’是学校对我的期许。虽已毕业,但我时常想起老师的谆谆教诲,是老师的陪伴让我取得如今的成绩。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仅为我高中3年画上圆满的句号,还为辛勤付出的老师呈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冀城霖深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