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3日
人大代表示范岗效应 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本报记者 张新理

老河乡人大主席团以“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力、与群众同行”为主线,探索一条“人大聚力、代表发力、村民借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资料图片)

  “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就得带着大家致富。今年试种的180亩‘西瓜红’红薯,预计毛收入超100万元。”盛夏时节,市人大代表、驿城区老河乡石古庄村党支部书记许时长站在郁郁葱葱的田垄上,话语里满是干劲。在他身后,连片的红薯田、轰鸣的扶贫车间、整装待发的生态农产品……一幅“产业兴、村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生动诠释着老河乡人大主席团紧扣省、市、区人大“两高四着力”要求、深化代表主题活动的实践成果。
  近年来,老河乡人大主席团将代表履职“触角”不断深入到基层最前沿,推行“代表+”履职模式,将人大代表贴近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效能,达到“身入”群众、“心入”群众,履职在村庄院落、田间地头,以“与党委同心、与政府同力、与群众同行”为主线,探索一条人大聚力、代表发力、村民借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与党委同心,部署上同步跟进。老河乡人大主席团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履职根本,乡党委工作部署到哪里,乡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老河乡人大主席团紧盯乡党委重大决策部署,开展视察、调研等人大年度活动,在聚焦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让乡人大代表真正做到人人担责、人人负责、人人尽责。
  近年来,许时长当起村民致富带头人。2023年,他建起24个香菇大棚,带动5个村民组的村民种植12万棒香菇,带动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在许时长的影响下,5户村民建起大棚,种植6万棒花菇。2024年,在许时长的努力下,驻马店市九和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落户老河乡石古庄村,带动近30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25年,许时长通过土地流转种植180亩“西瓜红”红薯,带动4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与政府同力,推进上双向前行。老河乡人大主席团以“监督+聚力”双向发力,围绕政府重点工程和产业短板,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聚集。将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等纳入监督清单,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现场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人大代表采取“代表+”履职模式,对全乡香菇、花菇、红薯等特色产业种植进行“把脉问诊”,为增产丰收建言献策。
  在老河乡老关庄村,许通的名字家喻户晓。作为驿城区人大代表,他积极发挥“头雁效应”,2022年带头发展小香猪养殖业。在许通的带动下,许多村民开始养殖小香猪。2023年,在许通的努力下,河南典泰玩具制造有限公司落户老关庄村,其生产的宠物玩具和儿童玩具远销欧美、日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近百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许通说。今年是他养殖小香猪的第三年,通过自学、请教技术人员,他慢慢积累了一套养殖经验,小香猪的产量和品质都很好,产销两旺。当选人大代表后,他有更多机会为村民谋发展、找出路,动员村民一起养殖小香猪,并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和经验。目前,在人大代表发力下,老河乡群众建大棚、种香菇、搞光伏,发展养殖业,开发扶贫车间,发展特色农业种植。
  与群众同行,落实上履职有力。老河乡人大主席团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引导人大代表带动群众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引领带动乡村产业优化调整、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现代农业产业、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为乡村振兴事业撸起袖子加油干。”7月7日,驿城区人大代表、东莞市铧富锦公司董事长谭金玲说。
  如何发挥代表作用,提升老河乡困难群众幸福指数,如何有效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能?1月26日,谭金玲来到老河乡敬老院,为老人送去牛奶、面包、水果等,并为每位老人发放500元春节慰问红包,用实际行动提升老人的幸福感。据统计,老河乡先后已有10多位人大代表累计捐赠价值近7万元的物资,用于乡村振兴、扶弱济困等民生领域,让“代表温度”直抵群众民心。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激发群众主动性。”老河乡人大主席王彦玲表示,“将持续深化代表主题活动,引导更多代表当好产业发展的‘领头雁’、群众致富的贴心人,以人大聚力、代表发力、村民借力的合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