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1日
那朵迟开的花
驻马店实验小学 黄旭飞
  金秋的阳光为操场镀上蜜色,三年级方阵的孩子像一群欢快的小麻雀,蹦跳着排练运动会队形。在跃动的海洋里,小凯却像一尊凝固的雕塑,不合拍的动作与周围整齐划一的动作形成反差。当我俯身询问时,他绞着衣角嗫嚅:“我做不好。”这声轻如羽毛飘落般的坦白,揭开了教育中最珍贵的命题——如何让畏缩的孩子重获向阳的勇气。
  彩排间隙的单独谈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小凯紧闭的心门。“怕拖后腿”的理由让我恍然大悟:这个总低垂着眉眼的男孩,内心竟装着如此沉重的集体荣誉感。在功利教育盛行的当下,这份稚嫩的责任意识犹如沙砾中的金子。我轻轻抚摸他的脸颊说:“你看那棵小树苗,它从来不怕自己生长缓慢,只要每天都比昨天高一点。”小凯微笑着点了点头,阳光穿过梧桐叶的缝隙,在小小的脸庞上投下跃动的光斑。
  家访带来的启示远比预期的深刻。在家长无奈的叹息中,我窥见典型鼓励缺失型家庭的影子——过度保护与过高期待形成的反差,会剪断孩子内心尝试的翅膀。那晚的沟通笔记上,我郑重写下: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随后的日子里,定向鼓励成为改造工程的基石。当小凯终于完成第一个标准踏步时,我让全班学生为他鼓掌;当他主动扶起摔倒的学生时,我在班级日志上画上小红花。这些微不足道的肯定,像春雨渗入土壤,让希望如嫩芽般探出头。
  运动会当天,小凯站在队伍第三排,动作有些生涩,但挺直的背脊像新发的竹子。当他在接力赛中咬牙冲刺时,学生的欢呼声让我热泪盈眶。这个曾经沉默寡言的男孩,正用行动诠释教育真谛——成长不是整齐划一的阅兵式,而是各有节奏的生命交响曲。
  教育者的幸福,莫过于见证这样的蜕变:从自我否定到勇敢尝试,从踽踽独行到融入集体。小凯的教学实践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因材施教的宝贵价值。当我们用耐心浇灌、用智慧引导、用爱心等待,那些迟开的花朵终将绽放独特的光彩。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塑造完美,而是唤醒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