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玉荣 本报见习记者 余 川
在正阳县熊寨镇王大塘小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以坚持为笔、爱心为墨,为乡村孩子描绘出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她,就是王大塘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吴小丽。她身兼数职,是孩子们的“专属司机”“派对天使”“引航灯塔”,更是他们成长路上的暖心守护者。
风雨兼程 担当接送孩子的“专属司机”
每天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大地,吴小丽便已驾车启程,开启公交车式的接送服务。
两年前,王楼村学生陈佳怡的奶奶在送他上学返程途中,不慎连人带车坠入路边沟渠。得知此事后,吴小丽满是担忧与心疼,当即决定成为陈佳怡的“专属司机”,每天接送他上下学。
王楼村与王大塘村相距约3公里,这段不算漫长的路途,却承载着吴小丽满满的关爱。学生张依娜的家庭情况特殊,无人接送,也加入了吴小丽的接送队伍。
寒来暑往,时光飞逝。两年间,吴小丽的“乘客”从最初的1人逐渐增加到5人。无论烈日炙烤,还是风雨交加,她始终坚守承诺。乡间道路上,她的车厢里满载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装满了她对学生无私的爱。
“刚开始,我也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吴小丽笑着说,“但看到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老人们为接送孩子辛苦奔波,我就觉得必须做些什么。”就这样,她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从清晨接孩子上学到下午送孩子回家,这一坚持就是两年。
在这两年里,吴小丽不仅是“专属司机”,更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她时刻关心孩子们的成长,用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在得知曾教过的学生王林果八年级时才迎来人生中第一个生日,吴小丽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精心策划 化身温暖生日的“派对天使”
“一个蛋糕、一份小礼物,对我来说或许微不足道,但对孩子而言,却是童年里温暖与爱的种子。”于是,吴小丽决定每月为孩子们举办一次集体生日。她精心定制蛋糕,撰写充满爱意与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关注与爱护。同时,她鼓励孩子们分享心声,并将这些话语发给家长,促进家校之间爱的传递。
“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们更加重视孩子的教育与关爱。”吴小丽说,“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我只是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倾心投入 成为启迪阅读的“引航灯塔”
除了集体过生日,吴小丽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她深知,阅读是开启智慧的钥匙,更是乡村孩子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因此,她每月自掏腰包200元为班级购置新书,从绘本到经典读物。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爱上阅读。
“孩子们眼神明亮、思维活跃。”吴小丽自豪地说,“看着他们沉浸在书海中,满足幸福的模样,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她的努力收获了丰硕成果。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王佩曾感慨:“和吴老师相处的3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时光。”如今,王佩已研究生毕业,但依然铭记吴老师给予的阅读力量与战胜困难的勇气。
每年寒暑假,吴小丽都会为孩子们送上两本书,并召开家长会鼓励孩子们分享阅读心得。孩子们的点滴进步,都会让她倍感欣慰。
课余时间,吴小丽还携手家人、书友和企业家助力孩子阅读。教室三面墙壁皆为书架,摆满精心挑选的书籍。她频繁组织线上线下阅读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举办讲座,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无私奉献 托起困境学子的“成长阶梯”
在吴小丽的帮助下,许多困难家庭的孩子走出困境、爱上学习。学生王子润的家庭特殊,吴小丽不仅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还不断鼓励他坚持学业。如今,王子润已成长为阳光自信的少年。
“2005年是我工作的第一年,学生王光明在平房跳绳时不慎跌落,我偶遇他妈妈送他去医院,便将兜里仅有的300元给了他妈妈。”吴小丽回忆道。多年后,吴小丽早已忘却此事,王光明却铭记于心。他考上211大学,毕业后发展良好,几经周折联系上吴小丽,带来当地特产,并表示自己也像老师一样常到社区奉献爱心。
“我曾帮助一个孩子,他的父亲入狱、母亲离开、姥姥已80多岁。我看到他衣服破旧、寒冬还穿着拖鞋,就为他购置了棉衣。在我的鼓励下,他如今发展很好。”吴小丽说。
还有学生周文辉的妈妈,找到校领导请求让吴小丽继续带孩子。在吴小丽的悉心教导下,周文辉的作文和诗歌水平显著提升。
“吴老师,谢谢您的陪伴,让我明白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永不言弃……”“吴老师,您就像妈妈一样呵护我……”“吴老师,感谢您让我爱上阅读……”采访中,孩子们纷纷吐露心声,场面令人动容。
吴小丽的付出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先后获得“驻马店市文明家庭”“正阳县最美教师”“正阳县最美读书人”等荣誉称号。但对她而言,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着孩子们茁壮成长、走出乡村、实现梦想。
“因为值得,所以全力以赴。”这朴素的教育哲学,让吴小丽在乡村教坛坚守了十八载。当清晨的车轮再次碾过露珠,当生日烛光又一次点亮教室,当翻书声伴着蝉鸣响起,这位乡村教师正用爱与智慧,续写着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的教育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