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31日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启教育强市建设新周期
—— 访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清泉
  本报记者王伟黄育南
  “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坚持打基础和提质量并重,着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启教育强市建设新周期。”近日,在市教育局召开的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暨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牛清泉接受采访时说。
  “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全体教育人要时刻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牛清泉表示,要认真落实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推动各学段思政教育课程贯通、教学贯通、队伍打通、资源互通,积极构建市县联动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把德育与思政课有机衔接、深度融合,筑牢思想根基。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开齐开足体育课,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切实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落实课程设置,丰富活动内容,补齐发展短板。巩固“双减”成果,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加大违规补课打击力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减少考试频次,实施每天两个大课间,确保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5+2”课后服务全覆盖,严格“一教一辅”管理。
  牛清泉表示,今年是基础教育提质升级五年攻坚行动的第四年,全市审慎规划中小学建设项目50个,其中新建25个、续建25个,预计新增学位6.73万个。在此基础上,全市教育工作将调整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布局,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现有优质学校挖潜扩容,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保障人口流入地和中学阶段学位供给充足。推动公办幼儿园扩容增量,加强义务教育招生管理,进一步落实集团化办学改革。持续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满足消除大班额和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需要。探索设立1至2所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用好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指挥棒”。
  “今年是我省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背景下新高考落地的第一年。新高考对学校、老师、学生及家长都是新命题。”牛清泉表示,要坚持提升质量,进一步强化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工作理念,瞄准质量持续提升的根本目标,下功夫研究教学工作,确保提升质量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市级教研机构要加大写字、阅读、课改3项工作实施力度,督促学校落实校本教研。积极培育学科高端人才,努力打造教研品牌,争取让更多我市名师纳入省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库,把握教学改革和命题趋势。推动高中加强管理、改进教学,促进教研员、教师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融合创新。市、县两级教育考试机构要发挥专业优势,为高中提供招生政策支持。要充分发挥全国命题专家、新教材研究专家、五大学科竞赛教练员等名家的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本县、本校教师专业成长和继续教育。
  “当前,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牛清泉表示,必须主动变革,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变革要求为核心,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鼓励开设人工智能、编程等新兴技术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创新思维。加大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力度,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数字化教育生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范围。加强与国家、省级教育资源平台对接,引入更多优质的数字教育资源,充实本地资源库。
  牛清泉强调,要坚持调整优化,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建设。依托职教优势,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抢抓国家和省实施新一轮“双高计划”机遇,依托现有职业教育资源,打造高水平职业学院,推动驻马店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新校区高标准建设。推动产教融合项目落地,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共建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探索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中职与高职有机衔接,让职业教育更加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
  “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根本支撑力量,要坚持严管厚爱、铸魂强师。”牛清泉表示,要推动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环节,落实师德第一标准,实行入职查询制度,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精准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努力提升市级培训质量,构建多层次培训体系。坚持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规范校长选拔和任用,加大名校校长引进力度,积极开展校长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不断提升校长履职专业化水平。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创新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常态化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落实减负清单,保障教师专注教学。
  “安全稳定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要时刻绷紧安全稳定之弦,开展大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行动,统筹好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牛清泉表示,要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规定,把校园安全纳入局长、校长、园长履职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活动,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一般隐患即查即改、较大隐患限期整改、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加强校园安全专项治理,大力推动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持续巩固校园餐集中整治成果,深化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规范经营行为,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