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蔡县因势而谋,凝心聚力,探索文化惠民新模式;乘势而上,务实创新,用活文化惠民新空间;应势而动,创优机制,打造文化惠民新样板
文化周末剧场受热捧 文化惠民品牌被擦亮
本报记者 熊国森 通讯员 王 凯
“别出‘新蔡’看好戏,周末剧场‘6+7’”。3月22日(周六)晚上七时,由新蔡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县文化馆、县乡村文化合作社总社承办的文化周末剧场第五十期暨2025年“我的乡村文化合作社”第一期才艺展演在县影剧院精彩上演。
来自佛阁寺镇、月亮湾街道、今是街道、陈店镇、河坞乡、余店镇共六个乡镇(街道)的文化合作社社员联袂登台,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盛宴。
至此,新蔡县开办的50场文化周末剧场,表演涵盖舞蹈、杂技、器乐、戏曲、朗诵、曲艺等400多个节目,吸引1200多名文艺人才登台表演,惠及线上线下观众20万余人次,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展现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自2024年3月开始,新蔡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紧扣“文旅活县”发展战略,紧贴“文化惠民”工作导向,以传承优秀文化、服务人民群众、提升城市内涵为目标,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创新实践,着力打造文化周末剧场惠民品牌,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投入小、社会影响大、群众得实惠的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
因势而谋,凝心聚力,探索文化惠民新模式。精心谋划。秉持“资源优化、服务优质、保障优先”理念,着眼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制订新蔡县文化周末剧场演出实施方案。明确演出时间地点、目标任务、内容形式等要求,确保演出活动常态化开展、高质量落实。整合资源。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以社会演出团体为纽带、以乡村文化合作社为依托,充分挖掘县内各类文化人才、文艺骨干,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建立优质节目资源库,确保周末剧场周周有好戏、场场都精彩。盘活资产。结合现代文化演出多元需求,投入资金对长期闲置的影剧院进行升级改造;着眼功能完善,更新了舞台灯光、音响、显示屏等设施设备,为文化周末剧场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
乘势而上,务实创新,用活文化惠民新空间。丰富供给,增强幸福感。围绕落实“豫出彩·一起来”“醉美天中·炫起来”文化活动,每周六晚上七点在县影剧院举办不同艺术形式的专场演出,使市民不出新蔡就能欣赏到精彩绝伦的曲艺节目、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以及经典怀旧的电影放映等。优化服务,提升影响力。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等新媒体优势,及时发布演出信息、节目预告,回放精彩瞬间,回应群众关切等,使群众切身体验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品质。线上直播,扩大受众面。突破现场观看空间限制,拓展数字化服务,利用“百姓文化云”进行线上直播,让偏远农村或行动不便的群众,通过手机屏幕欣赏悠扬动听的歌曲、细腻传神的表演、激情澎湃的舞蹈,实现了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剧前一刻”,传递“好声音”。利用演出前15分钟,开展“文明探源我来说”“历史故事分享”“政策法规小课堂”等活动,通过专家讲解、视频播放、交流互动,寓教于乐把党的政策、安全生产、公益知识等讲清楚、宣传好。
应势而动,创优机制,打造文化惠民新样板。精细化管理,促发展。成立剧场演出活动协调小组,制定演出工作细则、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刚性制度保障演出的长效性、规范性。层次化培养,促创新。围绕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定期举办舞蹈表演、曲艺创作培训班等;分批组织民间文艺骨干、文化能人外出观摩学习;落实文艺创作奖励办法,鼓励文化人才多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多元化投入,促保障。建立“公益+市场”运作机制。将文化周末剧场演出纳入惠民工程重点项目,列支部分公共文化建设资金予以补贴扶持;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鼓励商家、企业赞助,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常态化评估,促提升。每次演出后,通过现场走访、观众留言、电话回访,从演出效果、观众满意度、活动组织、安全保障等方面,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演出质量和水平。
新蔡县文化周末剧场的成功举办,逐渐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推动了文化守正创新,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新群体;促进了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政府搭台、群众唱戏、部门联动”的运行机制;擦亮了城市文化名片,叫响了“别出‘新蔡’看好戏,周末剧场‘6+7’”惠民品牌;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悦民、文化富民,提升了新蔡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了“引客入新”的向心力、吸引力,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