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新义 通讯员 刘军领)近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编发《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典型经验分享——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河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手册》。确山县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理念、多元协调、统筹推进乡村建设模式入选,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近年来,确山县认真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启示,坚持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一体化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有力促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共富共享。
围绕“红绿元素”,凝练“大山水”理念。确山县委、县政府结合域内红色文化底蕴和生态山水资源,统筹推进山区、丘陵、平原镇村布局优化。优先保护生态,科学开发利用,在建设发展中融农村生产发展于秀美田园。
坚持高位推动,运用“党建红”引领。该县围绕“五星”支部创建,建强基层组织,有力领导群众积极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县、镇、村三级书记挂帅推进,按照乡村建设要素13个专班协同推进,结合重点任务与部门职能15个牵头单位精准发力;村级运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道德规范积分制度、亲民小板凳调解制度,调动群众发挥主人翁意识。
实行信息互联,实现精准化推进。该县建立乡村建设信息化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河南省乡村建设“1842”工作要素查漏缺、补短板,各镇村直接与业务职能部门信息对接,实现精准发力、高效推进。
拓展资金渠道,实现多元化投入。该县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结合县域实际进行项目谋划论证,取得可行性报告,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同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要求,不断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镇村充分调动群众力量,引导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激发群众热情,推进民本化运营。该县鼓励行政村成立村民理事会,践行“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两众”理念;遵循自治、德治、善治,不断优化村规民约,通过开展文明乡风建设等活动,把乡村建设、运营变成广大农民群众乐于参与的自觉行动。坚持建管并重、注重长效,探索建立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积极推广“一约四制”保洁机制,全面实行保洁员分包示范点、专业公司日常管护,确保环境卫生长期保持、各种设施稳定运行。
筑牢产业根基,实现产业化共富。依托优势资源,坚持“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建设,优先发展畜牧养殖、中药材加工、食用菌种植、小提琴制作、乡村文旅等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并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优化联农带农机制,为乡村建设提供日益强劲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