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 丹 通讯员 周子翔 周金高)3月10日,在上蔡县无量寺乡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示范区,平整的田块、宽阔的生产道、纵横交错的沟渠,还有在田地里作业的大型喷灌机、管理麦田的农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耕图。
“平整的水泥路面代替泥巴路,新型农田排水系统代替原先的排水沟,耕作也越来越方便。政府把农田规划好并建成后,很好地解决了水利问题,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上蔡县国强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国强激动地说。
对无量寺乡农民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据了解,为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打造节水灌溉农业,推进粗放用水向计量用水转变,该乡5.5万亩农田新打机电井300多眼,全部铺设地埋管,每50米设一个出水口。只需打开阀门,就能将井水输送到地头,一改之前机井浇地费用高、时间长的局面,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促进了农田增产、农民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瞄准打造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和智慧农业,通过智能灌溉,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浇灌转变,既能把土地浇透,还能节水50%。”上蔡县农业农村局技术推广研究员谢卫华介绍。
同时,示范区新建了多条水泥路,使原本坑洼不平的田间土路全部改头换面,方便农民劳作,让农民享受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带来的实惠,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无量寺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只是上蔡县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在上蔡县各个乡村,放眼望去,随处可见成方成片的田地、纵横交错的机耕道、畅通无阻的排灌渠、生机勃勃的农作物。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已基本覆盖全县,显著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极大增强了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发展和水资源紧张的矛盾,让农田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大规模土地流转提供了条件。”谢卫华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民生,更关乎乡村的振兴繁荣。为贯彻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以服务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线,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建设目标,上蔡县共修建田间道路857.96千米,新建农桥6029座,疏挖支沟、斗沟、农沟1854.42千米,铺设田间管道122.42万米,全面建成集中连片、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153.96万亩,助力了上蔡县“三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