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5日
水源性高碘的有关知识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碘的摄入量,过量或不足均可能对健康有不利影响。水源性高碘危害是指由于饮用水中碘含量过高,导致人体长期摄入过量碘元素导致健康受到影响,造成高碘危害。水源性高碘地区是指在特定自然环境中,人们长期通过饮水摄入过量碘,但不足以引起高碘甲状腺肿大等疾病流行的地区。这种情况通常与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水源性高碘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地质结构:某些地区的地下水与富含碘的岩石长期接触,导致水中碘含量升高。
  水文地质条件: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导致碘在地下水中的富集。
  长期过量摄入碘可能导致以下健康问题:
  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肿大:过量的碘摄入可能导致甲状腺肿大,即俗称的“大脖子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高碘摄入可能诱发或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
  水源性高碘地区在我国范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陆盐碱地区及某些地质结构特殊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水碘含量超过100微克/升,部分地区甚至超过300微克/升。
  为应对水源性高碘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控制策略:
  饮食调整:在高碘地区,居民应减少含碘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等海产品。
  改水工程:水利部门应实施改水工程,通过引入低碘水源或对水源进行脱碘处理。
  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水源性高碘危害的认识。
  监测与干预:建立和完善碘营养状况监测体系,对高碘地区的居民进行定期监测。
  水源性高碘是我国一个公共卫生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和预防。通过适当的饮食调整、水源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减少高碘摄入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卫生部门、水利部门、盐业部门和公众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人们免受水源性高碘的威胁。
  (驻马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 李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