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5日
开放式管理绘就心灵成长“方程式”
——市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三科打造儿童青少年“治愈港湾”
  本报记者 王 捷 郭雪峰
  近日,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儿少心理三科多名康复患儿家庭不约而同送来鲜花、锦旗。锦旗与鲜花交相辉映,勾勒出医患同行的温暖图景。这幅独特的图景背后,是医护人员用专业与温度绘就的心灵成长“方程式”。
  独辟蹊径 满足患者需求
  在快节奏与高竞争的当下,儿童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挑战日益严峻。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肩负起守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任,成为他们成长路上至关重要的“心灵港湾”。由于孩子们的病症轻重不同,有些孩子会产生隔离不适应症,因此封闭式病房已经不能适用于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儿少心理三科由此便独立出来,成为VIP病区,实行开放式管理。为满足患者需求,该科还设有家庭化的独立病房。
  与传统的病房不同,在该院儿少心理三科病房,记者看到的是窗明几净,是温馨亮丽的色彩搭配,是开放式的病房管理,是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孩子们在这里可以放松地活动、学习,家长可以贴身地陪伴、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
  创新管理 释放更多温暖
  “虽然开放式管理会给医护团队带来很多风险和工作量,但对于孩子和家长非常有利,这样宽松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康复。”该科主任祁博说,除了感官上的变化,他们还在服务上追求更暖、更细。
  护理团队用心打造有温度的护理服务,医生在查房时会带着卡通听诊器贴纸,病房门口的房间号由定制的“小王子或者小公主”公仔制成,患儿发脾气坐在地上哭医生也会坐在地上与其交流,已经出院的小患者,复诊时一定要给最可爱的护士一个大大的拥抱。正是一个个温馨的举措、一个个温暖的医患瞬间,让医学公式拥有了治愈人心的魔法。
  祁博说,开放式管理能赋予孩子们更多自主决策的机会,从预约就诊到与医生沟通交流,他们都能亲身体验、自主决定,这不仅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更能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为未来的独立生活奠定基础。另外,在开放式管理下,孩子们可以在相对独立的空间里与医生畅所欲言,避免他人在场时的羞涩与尴尬,最大程度保护他们的隐私。减少家长或监护人在场时可能带来的心理压力,孩子们能更自在地表达内心真实感受和需求,就医过程也因此更加顺畅,治疗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多措并举 护航孩子成长
  根据不同孩子的症状和需求,该科运用心理测评、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丰富手段中,精心挑选最适配的组合,以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满意度。
  病区建立有宣泄室,孩子在这里可以发泄积攒的不良情绪。设有团体活动室,孩子们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通过共同探讨一些话题、完成一个任务,释放压力。设有沙盘治疗室,让孩子自由地沉浸式“玩耍”,既可以温和地宣泄情绪,医生也可以通过孩子摆放的沙盘,看到孩子的内心问题,进而进行交流引导。
  治疗上,降低药物应用比重,更注重心理治疗和情感交流,既减少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又提高患者复诊率,保证后期治疗效果。在关注患者的同时,该科还注重与家长的交流,指出家长在与孩子相处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家长保持情绪稳定,不要因为自己的焦虑让孩子雪上加霜。
  针对该科个性化、人性化的治疗和管理模式,孩子和家长都表示受益匪浅,不仅孩子病情得到控制、痊愈,亲子关系也更和谐了。
  接纳尊重 迎接每一朵花开
  祁博说,未来,科室将更加聚焦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强与学校、社区的紧密合作,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水平。
  同时,祁博想对广大家长说,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普通的社会人,接纳和尊重孩子,允许花期不同,允许花朵样式不同。给予孩子更多心灵的陪伴,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尊重他们的个性与选择;一旦发现孩子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切勿回避或拖延,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深度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陪伴孩子共同走向康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