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9日
市第二人民医院
助高中生走出双相情感障碍困境
  本报讯(通讯员 周 甜)近日,在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一位名叫小林(化名)的高中生因严重的情绪崩溃而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在小林的成长历程中,完美主义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推动他不断追求卓越,又在他心中埋下一颗自我苛责的种子。从小到大,他始终保持着班级第一的好成绩,父母和老师的高期望让他习惯用成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这种对完美的执着追求,逐渐演变成了情绪的极端波动。
  在躁狂期,小林会感到精力充沛,连续几天熬夜刷题、复习,试图通过疯狂的学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在抑郁期,他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和绝望,认为无法达到自己的高标准就是失败。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最终让他身心俱疲,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医生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小林的症状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在躁狂和抑郁之间反复切换。对于小林来说,完美主义正是他情绪波动的重要催化剂。
  在治疗过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脑病医院)医师贾金鼎帮助小林认识到,完美主义并不是他成功的唯一途径,反而可能是他情绪问题的根源。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小林逐渐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重新定义成功的标准。同时,药物治疗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林稳定了情绪波动。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林的情绪逐渐平稳,开始学会放松自己,不再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学习。他也开始尝试与家人和朋友建立更深的情感,而不是仅仅通过成绩来获得认可。
  医生说,小林的故事并不是个例。在当今社会,完美主义已经成为许多青少年,尤其是高成就者的“隐形杀手”。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时代,许多人像小林一样,试图通过不断努力和成就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这种追求完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深深的不安全感和自我怀疑。
  贾金鼎提醒大家,完美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相反,过度的完美主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无尽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中。我们需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休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压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