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22日
正阳县
秸秆变身“宝贝”经济环保“双赢”
  本报讯 (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贺永明)1月19日,正阳县鼎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机器轰鸣,秸秆旋切机不停运转,花生、小麦等秸秆经过干燥、粉碎、热压、制粒、冷却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了可利用的生物质燃料颗粒。这些生物质燃料颗粒体积小、耐燃烧、含硫量低、节能环保、方便储存和运输,远销到全国各地的生物质发电厂、工业锅炉厂。
  当日一大早,青岛市发电厂的王明就赶到了该公司,按30吨的订单前来装货。王明说:“对传统的生物质发电厂、工业锅炉厂来说,使用生物质燃料颗粒发电、加热,相较于使用煤炭在降低碳化物、硫化物、粉尘等空气污染物排放上具有明显效果,比天然气、煤炭更耐燃烧,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正阳县是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拥有得天独厚的秸秆资源优势。本着“吃干榨尽”的原则,该公司在高效利用秸秆上做文章,将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我们每年大约回收秸秆3万吨,主要与生物质发电厂、工业锅炉厂进行订单式合作,产品远销合肥、武汉等地,每年销售生物质燃料 1 万吨。”该公司负责人说。
  该公司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化废为利,不仅使秸秆有了新去处,而且为当地群众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带动30多名群众在公司务工。“我常年都在公司干活,每个月能挣3000多元,逢年过节还有福利,干得很开心。”一名工人说。
  正阳县常年种植花生170万亩、小麦190万亩,每年产生花生秸秆50多万吨、小麦秸秆 70多万吨。除了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制成生物质燃料,该县还积极推广秸秆饲料化和有机肥加工等技术,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秸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真正从源头上将秸秆变废为宝,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