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司 焦 琳
冬日晴好,白云袅袅;麦田青青,坦荡如砥。1月15日,记者走进以留庄大米而闻名的确山县留庄镇,过去在农村田沟、路沟、村沟司空见惯的杂物乱抛、杂草丛生的现象不见了,一条条新整修的沟渠整洁、畅通,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冬闲人不闲,乡村气象新。这是记者在该镇走访时看到的情景,也是老区确山开展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农村沟渠连通整治是一场大会战,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全省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确山县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按照因地制宜、全域整治、整体连通的工作思路,动员干部群众,整合资源力量,迅速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沟渠连通整治攻坚行动。
围绕“工作怎么干”“钱从哪里来”“工作谁来干”“工作怎么推”,确山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巧辟蹊径、破解难题,确保了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工作有序有效稳步推进。
科学规划,解决好“工作怎么干”问题。该县对标省、市要求,坚持谋划在前,科学编制三年行动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该县组织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联合第三方公司,成立6个班组,逐镇、逐村、逐地块,全面摸清农田易积水、易被淹、易受灾情况,彻底查清“四渠”“缺、断、浅、堵”问题。在全面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该县组织人员精心绘制县、镇、村排涝网络“三张图”,建立全县沟渠连通整治“一本账”,全县13个镇(街道)、194个行政村实现“图”“账”全覆盖,为沟渠连通整治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多方筹资,解决好“钱从哪里来”问题。该县采取向上争取一部分、统筹整合一部分、财政奖补一部分、镇村自筹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的筹资办法,多层次、多渠道破解投入难题。目前,全县已整合水系连通、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资金3000多万元,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工作进度,拨付以奖代补资金1000万元,镇村自筹960万元,发动社会捐助550万元。群众集、政府投,有力确保了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全民发动,解决好“工作谁来干”问题。农村沟渠连通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该县坚持“四动联合”,引导群众充分参与。一是奖励调动,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调动群众参与沟渠连通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参与促动,在前期摸底、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工程监管等环节,让群众充分知情、充分参与,增强主人翁意识,形成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群众事情群众办的良好氛围。三是模式驱动,探索镇出机械、村出人力等工作模式,明晰各层级工作职责,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四是组织带动,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沟渠日常管护,带动群众以沟渠为“媒”,发展路肩经济,培植产业、增加收入,政府与群众共同规划、共同整治、共同管理、共享成果,实现共赢。
建章立制,解决好“工作怎么推”问题。该县把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列为重点攻坚任务,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定期调度,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有效开展。该县实行专班化推动,抽调5个单位的业务骨干,成立3个指导组,由科级干部任组长,分片包干,巡回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各镇(街道)纪工委成立工作督导专班,督导专班成员深入一线施工现场,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划和标准有序推进。该县积极选树典型,定期开展观摩活动,适时召开现场会,发挥正反两方面典型的作用,促进各镇(街道)比学赶超、互学互鉴。
全县一盘棋,干群齐上阵。记者从前不久召开的全市农村沟渠连通整治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至去年底,该县累计出动8700多人次,动用机械660多辆(台),疏通水沟1143公里、河道21公里,铺设管涵2860个,拆除河道违章建筑物17处,打通阻水点2600多处,清理淤泥、杂草等3300多吨,整治工作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