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30日
从田间到工厂 从市场到餐桌
一粒小麦的“增值”之旅
  

本报记者 周 由 实习记者 康佳一


  从田间地头那沉甸甸的麦穗,摇身一变成为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品,进而登上千家万户的餐桌,这一过程中,一粒小麦是如何在产业链条中逐步“增值”的呢?怀揣着这个疑问,近日,记者踏上了前往新蔡县的探寻之旅。
  在麦佳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味尼食品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将面皮和馅加工制作成各种广式面点、高纤面点、传统手工面点。
  小麦的“增值”之旅,在这里拉开帷幕。
  “我们的面粉原料都由我们母公司麦佳食品提供。”味尼食品厂生产部总经理何红伟向记者坦言,产业链条的逐步健全,对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值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听着何红伟的详细介绍,麦佳食品的一条深加工“路线图”在记者脑海中逐渐清晰。
  上游,流转耕地作为“优质小麦新品种与绿色增效生产示范基地”,顺利取得新蔡县郑麦113品种独家经营权,并与省农科院联手打造万亩优质小麦试验示范种植基地。
  中端,把小麦精深加工成20多种专用面粉,后续产出馒头、面条、速冻水饺等80多个品种的食品,其中馒头根据花色、口感等的不同就有10多个品种,成品通过冷链运输进入省内外60多家零售企业进行销售。
  下游,建立电商运营团队,通过互联网平台辐射周边市场、拓宽公司产品销售渠道,让消费端与生产端紧密对接,形成“三产带二产、二产带一产”的发展格局。
  “新蔡县农业资源丰富,公司通过自建基地,从小麦育种繁种,到精深加工,始终围绕小麦做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麦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良说。
  正是像这样围绕农业上工业、强三产,如今,驻马店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750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由10年前的841亿元增长至225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优势更加凸显。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三产融合、齐头并进。这大概就是驻马店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迭代升级、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